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金门路小学欢迎您
库模板不存在!
 
 
家长频道
 

怎样爱孩子

作者:彭馨逸妈妈来源:发表时间:2012-03-29阅读次数:539
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万物所固有的天性。虎有舐犊之意,鹰有护雏之情,生生不息的生命排场就这样一代一代看似平凡却波澜壮阔地延续着。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自以为是把这爱演绎得更加风生水起,觉得是恨不得把万千宠爱、天地精华都给予了孩子。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人给予孩子的自以为无私的爱并不见得“灵”过万物,甚而适得其反,孩子们在这些畸形的爱的浸润之下,被培养成一个个残次品,连生存生活尚且不能自立,更何谈承担起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
某一家人,早年家境不好,女儿的童年是在和父母一起辛苦辗转之下度过的。在东北冰天雪地的冬天里,孩子上学要踩着厚厚积雪走很远的路;童趣也无非是和同龄孩子做些简单的游戏;住在条件也很简陋的平房里。孩子上了中学,父母因较好的机遇做起了生意,经营的门店很红火,家里的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做父母的觉得以前亏欠了孩子,如今条件好了,便想方设法给孩子弥补回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无节制地给孩子钱,对孩子的各项要求都倾力满足。孩子呢,又正值青春期,欲望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上学要打的了;穿衣必追求名牌;手机玩物追赶时髦常换常新;学习被搁置不理了,而且对其父母起早贪黑照顾门店的劳苦熟视无睹,人手不够时也不去帮忙。如此几年下来,人变得大不如从前,父亲便开始严加管教,但是易放难收,而且父亲的方式也只有简单粗暴的指责,不但不能收效,反而引得孩子更加逆反。如今,父亲干脆指着其鼻子说对其已经彻底失望;母亲一边护着一边还教导,以后一定要嫁个有钱人,否则钱根本就不够花的。
另一家人,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儿子遭受了很多苦难和白眼,这母亲也把对人生的怨和对前夫的恨潜移默化地言谈举止间传导给了孩子,告诫儿子外面的世界很凶险,万不可轻易相信别人,只有妈妈是可以信赖的,凡事要和妈妈商量。后来这母亲的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发展的不错,便提携这母亲做服装生意,代理了两个品牌,经营很良好。这样有条件了,母亲更是把儿子当母鸡护小鸡一样,现在儿子已经20岁了,对世事人情一无所知,只是睁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待人接物无所适从。周围的人叹其过余单纯,更哀其竟如白痴一样,这母亲至此也是无计可施了。
这些事例相信雷同者甚至过之者比比皆是,可悲的是害了孩子的正是他们的父母,正是这些所谓的爱,而父母却并不自我反思,致使这样的悲剧一幕一幕重复上演。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溢美有加,说孩子漂亮、聪明;头大能当官、鼻隆可发财等等。于是有好吃的省着给孩子吃;孩子看上的衣服玩具省吃俭用买回来满足他;包办着孩子的日常生活,为其喂饭、洗脚、穿衣、背包;就连学校的值日也帮着干。舍不得让孩子多走两步路怕累着;不小心摔倒了怨地不平;孩子之间有些小争执便冲上前去恶语甚而拳脚相向;略微受些委屈便要大张旗鼓讨回“公道”。而当孩子长大了,又指责孩子不懂事,不知体恤父母,不会工作养家,只知道贪图享乐。那么请问造成这一切的又是谁呢?做父母的只是给孩子“鱼”吃,甚至把鱼刺也检干净了喂到孩子嘴里,不教其“渔”,则孩子以后如何知道打渔?如何会打渔?又如何知道用“渔”来自立?又如何能在此基础上求发展?
雏鹰和乳虎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老鹰和大虎也会舍身来保护他们孩子的安危的;但是,他们更会在一定的时候,把雏鹰一次次地摔下悬崖,摔到风口浪尖;把乳虎一回回推向猛兽,推到尖牙利爪。惟其如此,才能把这些稚嫩的孩子锻炼培养成为合格的鹰与虎,担负起种族繁衍生息的责任。如此说来,人与万物,是谁更懂得真正爱自己的孩子?是谁在培养孩子方面称得上“灵”?
那么,我们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以上所述的这些表面形式的所谓爱看似无微不至无私呵护,实则是甜蜜的毒药,在放纵孩子们养成懒惰、无知、骄奢、跋扈的性格,其实是在毒害孩子。依辩证的观点分析,相反相成,真正的爱在表现形式上是若即若离的“不爱”,放开手,让其在合适的环境里自然成长。当然,并不是撒手不管,父母只能适时地矫正提醒扶持,最多是帮其创造更为合适的成长环境。由于社会的发展,物资极大丰富,各种新奇的玩具用具层出不穷,这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同时也刺激了占有欲望进而喜新厌旧,其结果是玩具用具堆成山,但孩子更觉得没有东西可玩。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玩具本身只注重简单操作没有提供孩子创造的空间有关,另外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即是人性的贪婪被开发出来了,尤其是在他们还未成长成熟,还不具备明辨和节制的素养,更是害莫大焉。现在的孩子最不缺少的就是“爱”,最缺失的却是“不爱”,而最终回报给父母和社会的却往往正好相反。所以,爱他就让他成人,成真正的人。让孩子见识更全面完整的世界;经历他们应该承受的风雨。如果孩子错了,就应该得到惩罚;如果父母被激怒了,就以适当的方式和程度发泄给他。孩子的自身素质需要锻炼;孩子的责任心需要培养。应该让他们知道稼穑之苦挣钱之不易,要克勤克俭;应该让他们知道生活的内容很丰富,快乐来源于动手创造。要让孩子在每个阶段学会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并且告诉他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自己的努力最重要;要让自己也和孩子一起成长,并把成长的点滴故事感悟告诉他,说在人生的课堂上我们是同学。付出这样的爱是父母的责任;得到这些爱是孩子们的权利。
不要过分依赖别人的所谓成功教育事例,生搬硬套地拿来教条地爱孩子。成长只有一个理念,但孩子各不相同,同样父母的禀赋条件也各异,只有自己用心,才能释放真挚而不加修饰的爱,和孩子的心灵共融。惟其如此,才是爱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