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金门路小学欢迎您

 
 
资源中心
 

周长的认识 教学设计

来源:发表时间:2012-06-20阅读次数:436
青岛金门路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我的优秀教学法—每人一堂邀请课”教学研讨会教案      
课题
周长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5-1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能力:
1、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知一个图形周长的含义
2、              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并能根据已知数据求图形的周长
3、              能估计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在“观察”、“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周长
2、          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具体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爱的教育”目标及生活化素材用“●”标注或红笔标注。
1、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我的优秀教学法简要阐述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因此我把“感知什么是周长”作为重点、难点来突出、突破。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学校校园、花坛这一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描一描、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同时通过观察思考,对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的介绍,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
师生课前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等平面图形纸片,彩色笔,课件,米尺,题纸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二、自主探究、感受周长
 
 
 
 
 
 
 
 
 
 
 
 
 
 
 
 
 
 
三、深化感知、形成概念
 
 
 
 
 
 
 
 
 
 
 
 
 
 
 
 
 
 
 
 
 
 
 
 
 
 
 
 
 
 
 
 
 
 
 
 
 
 
四、深化感知、应用概念
 
1、谈话:秋天的景色真美丽,老师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我被咱们校园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拍了几张照片带给同学们欣赏,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看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校很漂亮)
同学们都感觉到我们的校园非常漂亮,为了让校园更美丽,我们可以在校园里建造各种形状的花坛,你们看老师把规划图带来了,漂亮吗?
2、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如果学生不知道扇形,可用形象的扇子提示)
3、这么多美丽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案)
4、咱们同学真有爱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老师也觉得安装护栏这个主意不错,护栏安装师在安装前,提出了“护栏安在哪?”的问题,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1、指一指,说一说: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谁能上来指一指并且说一说呢?(板贴扇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花坛的图片)
(1)指名板前指一指,并说一说正方形的花坛护栏安在哪里(鼓励学生自己说说护栏安在哪,指导学生说从一点出发,沿着最外侧的边缘绕正方形花坛一周,再回到起点)
(2)提问:大家说他说的好吗?我们给他鼓励,谁能像他这样再指一指,说一说正方形花坛的护栏安在哪?谁能再上来为你喜欢的形状的花坛安上护栏?
(3)小结:刚才我们的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他们是这样安装护栏的。他们从花坛边缘的的一点出发,沿着花坛最外侧的边线,绕花坛一周,再回到起点。 (手势)  板书:一周
2、为下面的环形花坛安上护栏,下面两个小朋友分别是这样安得,请你看看谁安得对?(强化边线的意义)
3、描一描:用水彩笔描一描下面图形的边线。(展示一到两名学生的作品,让他们说说自己是如何画的,其他学生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1、认识花坛的周长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护栏安在哪的问题,我们是围绕花坛的一周来安装护栏的,那你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吗?
学生回答:叫做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你们看“周长”的“周”指的是什么?(一周)那“长”呢?(长度)谁能来说说什么是花坛的周长?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花坛周长的含义
教师总结: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花坛的周长。(课件出示)
2、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周长
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黑板面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教室地面的周长。
同位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学习用具)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3、刚才我们同学感受到了那么多物体的周长,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正方形呢?圆形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教师板书)
1、估一估、测一测
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我们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只要知道每个花坛的周长就可以了,那么也就是让我们来求周长。你怎样做才能知道每个花坛的周长呢?选一个你喜欢的花坛,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讨论一下,你如何能得到它的周长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们想测哪一个花坛的周长?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可能的方法:1、用步子量2、用卷尺绕花坛一周3、用绳子绕花坛一周,量出绳子的长度4、先量出各边的长度,把各边的长度加起来5、用脚步量
把学生的方法按粗略估计和精确测量进行分类。
谈话:同学们,知道吗,你们在用绳子测量花坛周长时,在无意识中已经用到了一种数学思想,叫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板书:化曲为直)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
3、          算一算
老师已经用同学们刚才的方法测量出了扇形花坛各边的长度,你能算出它护栏的长度吗?出示扇形花坛的相关数据,学生计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看看刚才我们同学的做法,我们把扇形花坛个个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
教师总结: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的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
你会求图形的周长了吗?请完成下面的练习。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答案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用学生亲切、熟悉的校园图片为切入点,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既能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指一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围花坛一周”的方法,对“一周”有了最初部的感性认识。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形象易掌握。
 
 
将求护栏的长度转化为求花坛一周的长度,在不同的学习资源中进一步体会围“一周”的概念,让学生在说一说中加深理解周长的定义。
 
 
 
 
 
 
 
 
 
 
 
 
 
概念的应用,新旧知识的综合;知识的拓展;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调动其心灵深处的思考,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五、全课小结、效果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我们已经会求图形的周长了,现在我请同学们估一估这本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呢?(学生估计并说明理由)
封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到底是多少呢?赶紧用尺子量一量吧。
2、同学们看,老师逛街看好一条裤子,请同学们出出主意,可不可以买?
老师可不可以买这条裤子?说说理由。
指导:什么是腰围?也就是腰一周的长度。
学生帮老师测腰围,并提出建议。
3、解决问题
一个灯罩的一周的长度是47厘米,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周长的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认识周长
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的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求周长:估一估
        测一测
        算一算
 
本节课,通过给花坛安装护栏,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体现了学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求周长策略的探究中,学生可以采用绳子、卷尺去寻找去发现, 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练习中让学生选用适当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如何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完整地表达,相信效果会更好。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周长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关注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切领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