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话:秋天的景色真美丽,老师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我被咱们校园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拍了几张照片带给同学们欣赏,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看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校很漂亮)
同学们都感觉到我们的校园非常漂亮,为了让校园更美丽,我们可以在校园里建造各种形状的花坛,你们看老师把规划图带来了,漂亮吗?
2、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如果学生不知道扇形,可用形象的扇子提示)
3、这么多美丽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案)
4、咱们同学真有爱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老师也觉得安装护栏这个主意不错,护栏安装师在安装前,提出了“护栏安在哪?”的问题,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1、指一指,说一说: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谁能上来指一指并且说一说呢?(板贴扇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花坛的图片)
(1)指名板前指一指,并说一说正方形的花坛护栏安在哪里(鼓励学生自己说说护栏安在哪,指导学生说从一点出发,沿着最外侧的边缘绕正方形花坛一周,再回到起点)
(2)提问:大家说他说的好吗?我们给他鼓励,谁能像他这样再指一指,说一说正方形花坛的护栏安在哪?谁能再上来为你喜欢的形状的花坛安上护栏?
(3)小结:刚才我们的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他们是这样安装护栏的。他们从花坛边缘的的一点出发,沿着花坛最外侧的边线,绕花坛一周,再回到起点。 (手势) 板书:一周
2、为下面的环形花坛安上护栏,下面两个小朋友分别是这样安得,请你看看谁安得对?(强化边线的意义)
3、描一描:用水彩笔描一描下面图形的边线。(展示一到两名学生的作品,让他们说说自己是如何画的,其他学生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1、认识花坛的周长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护栏安在哪的问题,我们是围绕花坛的一周来安装护栏的,那你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吗?
学生回答:叫做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你们看“周长”的“周”指的是什么?(一周)那“长”呢?(长度)谁能来说说什么是花坛的周长?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花坛周长的含义
教师总结: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花坛的周长。(课件出示)
2、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周长
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黑板面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教室地面的周长。
同位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学习用具)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3、刚才我们同学感受到了那么多物体的周长,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正方形呢?圆形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教师板书)
1、估一估、测一测
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我们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只要知道每个花坛的周长就可以了,那么也就是让我们来求周长。你怎样做才能知道每个花坛的周长呢?选一个你喜欢的花坛,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讨论一下,你如何能得到它的周长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们想测哪一个花坛的周长?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可能的方法:1、用步子量2、用卷尺绕花坛一周3、用绳子绕花坛一周,量出绳子的长度4、先量出各边的长度,把各边的长度加起来5、用脚步量
把学生的方法按粗略估计和精确测量进行分类。
谈话:同学们,知道吗,你们在用绳子测量花坛周长时,在无意识中已经用到了一种数学思想,叫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板书:化曲为直)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
3、 算一算
老师已经用同学们刚才的方法测量出了扇形花坛各边的长度,你能算出它护栏的长度吗?出示扇形花坛的相关数据,学生计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看看刚才我们同学的做法,我们把扇形花坛个个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
教师总结: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的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
你会求图形的周长了吗?请完成下面的练习。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答案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
用学生亲切、熟悉的校园图片为切入点,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既能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指一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围花坛一周”的方法,对“一周”有了最初部的感性认识。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形象易掌握。
将求护栏的长度转化为求花坛一周的长度,在不同的学习资源中进一步体会围“一周”的概念,让学生在说一说中加深理解周长的定义。
概念的应用,新旧知识的综合;知识的拓展;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调动其心灵深处的思考,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