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一、期末测查后学生到校时间:
6.29(周五)上午8:30—11:00一至五年级学生到校:进行讲评试卷、校级三好学生评选、安全教育等事宜。
7.2(周一)8:30——11:00一至五年级学生到校:休业式
二、增强安全意识,如要假期外出,请家长要向班主任写出书面假条和安全保证,6月29日带回给班主任(一、二年级可以在家长会上由家长给班主任)
三、增加自己自护、自律、自救常识,具有自护的本领和安全防护措施。如:用火、用水、用电、饮食、防毒、交通、防雷、防溺水、防震等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四、重点防雷电知识:
室外防雷措施
雷雨交加时,如果人身在室外,应立即寻找庇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可以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尽量降低重心或减少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下蹲降低自己的高度,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也可将手放于膝上身体前倾,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如在野外,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容易受到雷击;因为雨后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住大树,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针一样危险,雷雨时最好离开大树5米以外。停留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相互之间应拉开几米远的距离,不要拥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室内防雷措施
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在室内也要离开入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接的下水管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稳妥科学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电源避雷器、在电话线上安装电话避雷器、在天线馈线上安装馈线避雷器并做好接地。
要保持室内的干燥,房子漏雨时应及时维修,入户电源线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接好接地线。
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伤人。
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是用电器。
雷雨天不能做的事情
1、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
2、不要靠近避雷设施的任何部分;
3、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4、不要在水体边(江、河、湖、海、渠、塘等)或洼地处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若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山洞中避雨;
5、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在雷雨天中有时能起到引雷作用,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应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待雷电活动停止后再取回;
6、不要触摸或靠近防雷接地线、金属自来水管、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
7、不要在户外接听或拨打手机,因为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可能引来雷击;
8、不要站立于山顶、屋顶、楼顶或铁塔、电线杆下;
9、不要从事水面运动或在水中游泳,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应离开水面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10、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要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金属物品扛在肩上;
11、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不要停留在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附近。
l 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范方面应当注意:
l 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l 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低年级同学必须要与大人同行,高年级自己外出的话,将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
l 外出游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单独行动。
l 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陌生人交谈要提高警惕。
l 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丢失或被坏人抢走。
l 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
l 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
l 外出的衣着朴素,不戴贵重饰物,不炫耀自己家庭的富有。
l 携带的钱物要妥善保存好,不委托陌生人代为照看自己携带的行李物品
l 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同行或做客。
l 外出要按时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设法告知家长。
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六、避免发生游泳溺水事故,不准在无成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和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等情况的发生。
七、6、7月份是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和其它传染病的高发期,不去人员密集的环境,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自己出现发热情况,请及时就医并根据实际情况向班主任通报。
八、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并以身作则,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如乘车文明、公共场合文明,争创文明家庭、社会。
九、文明上网,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善于网上学习、诚实友好交流、维护网络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