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师曾质疑:研究有什么用?写这么东西又有什么用?我想,人一旦从功利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时,这件事就很容易变成一种负担。但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用“的话,我觉得无论研究还是写作都是在满足我的一种需要,研究是为了解决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境,而写作是为了将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以促进智慧的不断生长。一个人如果把研究与写作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坚持做一个月都很难,但如果它已成为你的需要,坚持的本身就会充满愉悦,所以容易持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收获不仅是智慧,还有审美的体验。坚持五年做下来,你会发现自己与五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你就会了解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忙碌还能精力充沛,看起来那么优雅从容。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我深知,随时积累之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所以,在我的书包里总是备有一个小本子,以随时记下自己的教育灵感火花,记下自己随时随地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我的小本子已有20几本,而这个习惯已坚持了15年。
从98年我拥有第一台电脑开始,我又在电脑上建立了自己的电子资料库,每天把自己学习到的好文章,好词句及时搜集下来,放到资料库中。这个习惯也已坚持做了12年之久。
坚持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经历让我不忍回眸。记得五年前,我积累了七年之久建立的一个宝贵的电子资料库因为丈夫一时的疏忽,在更换电脑系统时给丢失了。我无法形容当时难过的心情,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心痛,我整整大哭了一天,无论丈夫怎样致歉都无济于事。那份心痛好像我的一个孩子,精心养育长大却突然夭折了,是永远无法抚慰的。但正是这份刻骨铭心的痛让我更加意识到积累对于我成长的重要性,从此学习与积累如同一日三餐一样根植到了我每日的生活中。
从2004年,我每天坚持写教学随笔,这件事情一做又是六年。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不缺理念,新课改倡导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几千年前的孔子、老子等古今中外教育先哲的思想里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我们缺少的是“一以贯之”的实践和坚持下去的勇气。坚持,让我的行动变成一种习惯,让习惯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当正确的行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时,成功便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