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脑干和皮质脑负责的意识都称为潜意识,也就包含了观察意识的意识(超意识、本我意识)。把哺乳脑负责的意识称为显意识的话。显意识只占了8%,潜意识则占了92%。而一般人甚至显意识的3%都未能好好利用,更别说潜意识了。
在脑波振动周频处于阿尔法或西塔状态时,潜意识的大门就打开了。进入潜意识状态后的大脑,能量更加惊人,超乎你的理解和想像。
比如,显意识可以用眼看用耳听,进而用文字或语言分析判断,擅长逻辑等理性思维。显意识的记忆容易小,时间短暂。并且一次只能注意在一件事上。至于说,你边看电视边看书,那只是你不停地将眼睛的注意力来回地切换。
潜意识则主要采用影像和感觉来处理的,同一时间可以进行无数件事,记忆容量大并且保持时间长。潜意识不会重视逻辑,它区分不了图像的真假,区分不了你脑中的想像与现实的区别,它只认你的真正感觉。
作为负责生命本能的脑干与生俱来,负责情感和图像的哺乳脑从0岁到3岁结构基本发育成熟,而负责理性思维的皮质脑则从3岁开始发育到20岁。因而,大部分儿童3岁之前有很多情感故事,因为缺少显意识的判断过滤程序而被长期潜伏在潜意识中,他本人未必察觉。这种潜藏的情绪自动反应程序,在某些机缘下会被触发,从而产生许多令人惊讶的反应。
我们在听课时,刚开始基本处于日常活动的贝塔状态,也就是只是显意识在主导。当我们反复练习,处于静心、理解与体会过程中,就将要记忆的信息存入了潜意识。所以,理解了和有感觉体验过的信息在我们潜意识记忆时间特别长。
再如,学开车等,刚开始只是显意识在起作用,所以你经常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不是忘了踩油门,就是忘了转方向盘。熟悉之后,找到平衡感之后,你的显意识帮你认路,潜意识则帮你转方向盘,踩油门或离合等。
顺便告诉你,平衡感是脑干(西方人归于潜意识)负责的,一旦你找到了平衡感,你一辈子都不会忘。学游泳,学滑冰,学自行车,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