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正常教学的必要前提。因此,如果我们对规则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这些规则就会成为课堂文化发展的障碍。我们不主张过分强调纪律,那样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想像力。但是,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课堂的泛民主倾向,会造成教育管理的无序,这样的民主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民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是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的。
(1)让学生参与课堂规范的制订。当学生参与了规范的制订,并遵守这些规范时,会产生归属感,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在课堂上,学生会觉得自己是主人,他们体验着集体生活。同时在规范中,还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应有的权利,比如,“自由提问”、“自由发言”、“对教师和书本知识质疑的权利”等等,提倡和鼓励学生运用他们的正当权利,这样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才能形成,创新的意识也才能萌发。
(2)当学生有违反规则的行为发生时,教师也不应简单的照章办事,而是应和违规学生一起来探查违规行为产生的动机和后果,并在如何处理时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商讨。这样犯错误的学生不仅知道自己错在何处,自己的错误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后果,更能感受到课堂文化对人的成长的关怀。当他以后面临相同的情境时,文化的影响力就会约束他的行为。
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的训练,将学生的课堂行为列入学生日常学习评价中。只要持之以恒,课堂必定变得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