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公德教育不是牺牲个人利益的纯粹利他、利群的教育,它首先承认个体需要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舍己为公”不是公德教育的合理目标。其次.从学生个体的需要出发进行说理尽管较易与其生活建立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形成良好的公德行为习惯,但仅止于此显然不够,若不结合道德原则的理解,则会强化学生在道德上的自利倾向。公德教育应当把行为置于公害、公益的情境中加以分析与教导,注重行为结果可能对他人、对群体所造成的影响。再次,公德教育也不是传统“束身寡过”的道德教育的延续。由于个体生活在社会之中,而非独立于社会之外,促进社会公益的目的终究是为了保障个人利益。所以,公德教育还在于使学生明白并履行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必要责任,即“不做有害于他人的行动和积极地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