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以图为主的新教材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搞成“看图说话”,我们需要“看图对话”,让图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
有专家指出,只有在对话中的儿童才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们要树立这种对话观。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种对话要关注一个基础,明确一个目的,设计多种形式。关注一个基础即对话中的学生往往是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正是我们开展经验性活动教学的基础。明确一个目的即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活动是引导学生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的生活,过更好的生活。设计多种形式即对话的形式不仅仅是你问我答,这里所说的对话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可以是感悟体验式,也可以是发现探究式……
例如二年级下学期《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主题,在教学中,不要简单地上成书上的儿童是怎么做的,我要向他们学什么。而要通过书中的小女孩聚精会神地观察她养的金鱼,引发学生讲出“我”养兔、养蚕时怎么样……“我”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不正是教材上所画不出来的儿童的真切感受吗?通过这种对话,教材的范例性充分地得到体现;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对话,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