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青岛市信息技术学科“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研讨会在青岛文登路小学举行,探究人工智能在小学的开展方式,讨论编程教学在不同年级中的教学模式。青岛市信息技术教研员陆德旭老师、各区市教研员及教师代表100余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全程网络直播。此次活动学校教育帮扶的贵州、甘肃两所结对学校也通过线上一同参与,共享共研。
“怎样才能让角色‘走’得更加生动呢?”文登路小学陈琰老师在此次活动中展示了五年级公开课《Scratch制作动画--造型》,通过“手翻书”揭示动画原理,提炼“走”的关键造型,理解“下一个造型”、“重复执行”模块的作用。以问题引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渗透在想法和模块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在总结中,让学生回顾计算思维的过程,即:“发现问题——语言描述——尝试模块——测试效果”等步骤,提升学生在编程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各区市教师对课堂做出点评,肯定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探索,逐步明确程序编写思路的过程;在讨论或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经过相互碰撞,最终达成认识的统一;课堂的实例均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减少了认知负担,学生将注意力自然而然的集中在分析与思考上,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陆德旭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展示课堂的学生“活而不乱”、思维活跃、思考活跃、实践活跃真正实现了“悦动课堂”;对现场进行展示的课例给予肯定,并特别指出:课堂践行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希望所有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带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言、主动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贵州平坝区平水学校、甘肃宕昌城关第一小学的同学和老师们,利用在线直播技术,远程观课,让远在异地的师生体验到了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的魅力,老师和同学们都感觉今天的课堂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