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每次在各学校、社区做关于亲子阅读的讲座,讲座后总有家长咨询:
“您说两岁左右开始亲子阅读的孩子,上学前大约都可以达到两千左右的识字量,我家一直亲子阅读,可上学前识字量很少,我给他讲绘本,他只看图不看字呀。”
“您说一直亲子阅读的孩子和共读的家长有很好的亲子交流,可我家孩子什么都和我作对。”

“您说从小亲子阅读的孩子有很好的理解力和观察力,我家孩子这方面表现一般。”
为什么?……哪里出了问题?……为何同是亲子阅读效果有那么不同?

先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小宝18个月的时候,我们在读《小熊宝宝》系列的书,有一天,他突然嗯嗯嗯地点着绘本上一个小汽车的玩具,然后让我把书倒回去翻,当看到第二页上面也有一个相同的小汽车时他高兴地指给我看。
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有明确告诉我,他已经开始在认知中寻找相同。
从这件事情开始,我非常留心引导他寻找每个地方的相同,不仅让一本书里的相同点建立联系,还把不同的书阅读相同点联系起来,把读到的和生活中看到的相同点联系起来:
我们在书本上认各种汽车的标志,然后满小区去认汽车,我们和每一只见到的小鸟小狗打招呼,回到书本前,他也很好地和书本里的小鸟和小狗打招呼,还神气地学他们的叫声和扇着翅膀的样子。

后来逐渐发现孩子的眼睛特别尖,特别能发现新东西,有趣的东西,细微之处有差别的东西。只要走出门去,就好像开始阅览一部百科全书,一声不响地看啊,还时不时和你交流。
而这样的经历我在大宝和小宝身上都得到很好的验证。
这样地亲身经历后,我再聆听家长们的疑惑和他们交流亲子阅读中的细节,我发现,很多很长时间亲子阅读后不能进入良好阅读状态的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发现和引导的思路,孩子稍有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家长会很快地反应出想把孩子拉回自己的思维和阅读的顺序中。
这样的固执导致亲子阅读中最宝贵的成长契机一次次被无情的抹杀。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亲子阅读中的亲子关系,孩子喜欢的与你的意志不在一起,这样的阅读也难怪孩子“什么都和我作对”。
当然,也有发现孩子行为亮点的家长,可惜发现这些有趣的现象后,仅停留于发现,不能很好地顺势引导。
其实,如果能找到一条好的思路,稍微给孩子布布局,阅读的效果就会往前大跨一步。


读过笔者的切身体会,相信很多家长会有颇多感触。但引导、布局似乎又要耗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而阅读这件讲究长效性的事情,又会为生活的各色鸡毛瓦解。
错过了3—8岁儿童发展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入学后再追赶,身心俱疲。很多孩子在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上来后,就因为理解力跟不上数学成绩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