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金门路小学欢迎您

 
 
教学研修
 

【“金师”论道】三校“云端”共研,融心汇智教育

来源:发表时间:2020-12-04阅读次数:407

    为携手甘肃宕昌与安顺平坝的结对学校,共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育人质量,近日,青岛金门路小学语文团队在分管干部的协调安排下,与远隔千里的西部联谊学校共同开启了云端共研活动。

本次研讨互动,学校积极克服新冠疫情防控带来的赴实地交流帮扶不便的困难,以部编版语文高年级课例研讨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资源,推出学校语文学科名师曾庆元的课例和语文青年骨干郑书画老师的课例,与宕昌八力学校、安顺平坝实验小学的语文团队教师共研悦动课堂。

近年来,金门路小学依托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以“问题支架”撬动悦动课堂,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语文团队的曾庆元老师、郑书画老师都是的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在几年的实验研究中大胆运用《三张清单》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运用“三类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答问,在反思清单的运用中,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模型。

 

本次三校“云端”共研活动,利用钉钉网络平台,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播放了郑书画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采用课堂直播的形式播放了曾庆元老师执教的小说单元《桥》一课,三所学校30余位干部教师共同观摩了课例。

观课后,曾老师和郑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课例预设目标,问题支架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反思等进行简要说课,之后观课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金门路小学语文教师:本节课曾老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如课前引导“你对于小说的理解?”引起学生的观察记忆;通过“老汉舍得揪出儿子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特点,从而体会出主要人物的感情…整堂课的提问有效且高效,指向课堂目标,获得了学生高层次思考。同时,曾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即时反馈,提炼学生思维,加深学生思维深度。

金门路小学语文教师:曾老师的课以问题支架为抓手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语言,动作特点体会典型的人物形象特点,在小说的结尾处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宕昌八力学校语文教师:《桥》这节课理解“桥”含义的基础上,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对小说这种写法的理解,通过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讴歌了这一生活中存在典型形象。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设置悬念这一写法的妙处!

宕昌八力学校语文教师: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自己也有些感悟,一节课都是以提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己对《桥》课文的理解,一座桥,一座生命之桥,牺牲自我拯救乡亲,那种情谊学生通过自己感悟使得这节课更加的震撼,也对学生有侧面的启发,让他们更好的懂的生命的珍贵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

 

金门路小学语文教师:曾老师这节课从整个课堂看,联系语境,激活想象,几种感悟策略对学生体会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曾老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当时的雨大,洪水的迅猛,以及人们的躁动及老汉的沉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真正植入学生的心中。这样就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老汉的崇高形象。

平坝实验语文教师:曾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语言的生发点,情感的突破点,想象的链接点,把抽象的语言变成生动的形象。让学生真正走近读者,文本的情感世界,语言与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很多学生对于小说的结尾很有兴趣,老师让学生对比阅读原文和修改后的结尾,体会微小说“设置悬念,结局意外”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领略到小说的魅力,也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金门路小学语文教师:郑书画老师这节课上,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金门路小学语文教师:郑老师清新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和谐互动留给人深刻的印象。课堂上,郑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这节课中,郑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问题的设计上,郑老师考虑周全,做到了少而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郑老师紧扣文章内涵,提炼了一个贯穿整堂课的问题——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自主学习,在探究交流中很好地领悟了文章的内在思想。

……

最后,业务分管干部陈霞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她说:一下午的时间,三地三校的30余位干部教师共同观摩了金门路小学以“问题支架”撬动悦动课堂的语文学科生动的课例,并围绕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如何打造悦动课堂夯实学生语文素养展开了热烈讨论。虽然我们三校远隔千里,但隔空不隔情,利用线上教研的这种形式,同样可以架起我们教师团队的共同研究的桥梁,我们三校教师共同聚焦课堂主渠道,聚焦学生自主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大家融心汇智,一定会为孩子们未来的精彩人生赋能助力!期待着我们更多的学科教师共研课堂,共创精彩!



0条评论,有407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暂时还没有相关评论,赶紧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