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体语文老师利用教研时间,一起观看了苏婷老师《自然之道》一课的录像,并以集备组为单位进行了评课。请看,这是陈文盈老师的课堂评价表。
时间 |
2011.3.15 |
学 科 |
语文 |
评课人 |
陈文盈 |
课题 |
自然之道 |
执教教师 |
苏婷 |
精
彩
片
段 |
师:你看,一个争先恐后就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幼龟们怀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许多的食肉鸟啊。接下来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最好能用上你以前积累的四字词语。
生练写。
师:幼龟们,爬出巢穴后,却是这样的结果啊!谁来说说。
生:可怜的幼龟不知所措,无处可躲,它们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师:是啊,一个不知所措,让我们看到了小幼龟们此时是那样的无助啊!
生:食肉鸟立刻扑过来,扑向小幼龟,小幼龟立刻四处逃散,却无处可逃。
师:是啊,多么惨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学们,这一幕原本是不该发生的。
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那样的危害。”
师:是啊,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那样的危害。 |
借
鉴
之
处
|
苏婷老师竭力发掘“写”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补充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惨烈场面,让学生进入情境中,亲历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并进行表达训练,同时在此阅读、想象的实践过程中领悟文中之理,体验理中之情,实现情理交融。
“写”,是学生将自己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投注在自己的语言中的过程,是一个心灵与文本世界再次对话的过程。“写”的过程,是认识飞跃的过程,是自由吐纳的过程,更是言语意义的再次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所写的内容,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审视,透过“言语”这一承载形式,完全能洞察出他们对小幼龟的同情与担忧。这样的“写”,融入了真情,拉动了整体,是成功的。 |
我
的
观
点 |
欣赏的地方很多,既然是全国一等奖的课,就应该是完美的。这节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阅读教学说白了就是两件事:一是由言到意,即理解内化的过程;二是由意到言,即倾吐表达的过程。阅读教学重回语言,重回对语言运用的历练,才是实实在在的,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母语教学的使命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学生在深入文本时积蓄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做到“情动而辞发”,语言文字彰显出最大的张力,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生命活力得到了极度的焕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