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但是”换做“同时”

发表时间:2011-11-04阅读次数:484

上班路上听存在手机上的音频书,听到一段文字与大家分享。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应该废弃但是,改用同时

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

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最初看这两句话,好像没有多大差别。你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份量和语气的韵味,就会出来了。

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凝固在不利的因素上。觉着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

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者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安顿。

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于虫子,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

刚刚在网上搜索这篇文字的时候发现有人对文章提出过语法方面的质疑。我觉得文章传达的是一种观念,与语法无关。

观念之一,是说我们看世界的眼界,不要有局限。世界因丰富而美好,大千世界因不同而多彩多姿。有阳光同样也会有阴霾,有鲜花也会有爬虫。只想看美丽的花朵而不希望看到任何丑陋的虫子的眼睛就只停留在光鲜色彩的外表,而心灵的触角却能感受生命得美好。眼界的高度决定一个人对美的感悟层次。更决定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是否客观,心态是否平和。

观念之二,是我们看人的心态,不要苛求,放下评判。常常说但是的人也不是天生就爱挑人家的刺,只是有那么一点完美主义的倾向,总是希望事情能好一点,再好一点,更好一点。这样的期望倘若是对事自然是最好,有明确的目标,又有激励,当然能让一件事情,一份工作尽善尽美。

如果是对人,可就糟糕了,哪有人会完美到没有但是的标准?可是在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心中,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无限的接近完美。常常听到:

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老是粗心大意。但是的后面原本是期待,变成了否认,

你最近学习很有进步,但是不要骄傲呀!原本是一份激励,变成了打了折扣的冷冰冰的评价。

原本一颗对孩子充满了无限的爱的心,在孩子的眼睛里失去了温暖的颜色。善意的建议也就成了无味的说教和无力的唠叨。

因此,从今天开始,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也尽量不用少用但是

我会说,同时我也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