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学生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教学过程的。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识特点,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重点句”、“从课题入手”等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学生掌握“读、思、划、议”等解疑释难的策略,在自主探究中读懂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需注意巧妙运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等方法,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等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儿童精神世界的强烈需要,激发孩子们大胆地发现,自由地探索,尽情地体验,快乐地诵读。为此,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读出各自独特的体验。以不同的语调、语速、语气,喷涌出学生们富有个性的感受,激活学生的多元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对于那些难读的句段,教师必须亲自点拨、示范。然后让学生练读,直至读出语调,读出感情。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即时评价。如:朗读的人自己可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其它同学可以评价“读的好,好在哪?”“你认为不好,为什么?你想怎样读?”使学生从课堂富有针对性、导向性的即时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朗读的努力方向。我想,加强朗读教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朗读基础训练,在朗读中进一步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焕发更大的迷人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