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停课不停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要实现“停课不停学”,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载体就是远程会议系统和在线学习系统。“停课不停学”以及这些系统,可以从很多的视角去分析,其中之一就是 教育信息技术,其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屏障的突破。
第一个是突破沟通的时空屏障。怎么说呢?如果说没有这些信息化系统支撑,我们是没有办法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在其中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做什么呢?信息技术可以帮我们处理信息,这些信息是知识、经验、情感和智慧等的载体,信息技术帮助我们存储或者发布教育内容。通用技术可以解决的是,当你我不当面的情况下也能传送信息,实现沟通。因此,总结起来呢,这两个就实现了时空屏障的突破。就“停课不停学”来说,直播直接的解决了空间屏障的问题,录播和线上其他资源直接解决了时间屏障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突破认知屏障。在第一个层面中,技术的作用发生在需要沟通的主体之间,其边界就是两个主体。那第二个层面发生的则是在主体感觉(眼、耳、鼻、舌、身)和主体的大脑间。教育信息技术在这个层面关心怎么样高效的把承载情感、经验、知识、智慧的信息有效地转化为人脑里面的一个认知状体。要很好的突破这个屏障,目前来说还是蛮难的,因为关于人是怎么学习的,这样目前还没有定论。甚至说关于每一个人是不是有特定的学习上的特征,我们也还不知道。这一层面的技术,姑且用媒体技术来做一个总称。我们需要开发设计更好的媒体技术帮我们实现关于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整体感觉的的沉浸式的(虚拟现实等)的刺激体验,从而来增强信息到大脑内部转化。在媒体技术的开发中,需要整合关于人脑怎么学习的一些理论和正在持续发展的新理论和技术,有心理的、认知的、还有脑科学等底层的一些理论和知识。教育信息技术怎么和他们做一个很好的整合,值得深入研究。
第三个层面是突破智能屏障。当前的学习系统还无法做到对于老师、学生、学习资源、教信过程的很深入的理解。我们认为,未来的支持教学的信息系统需要广泛的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个老师的教学模式和风格,更好的理解一个学生的认知状体和需求,更好的理解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有了这些理解,我们就能更好的在老师、学生、学习资源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更好的关联,有了这种更好的关联,才可能推动更好的教学。
总体来说,这三个层面中,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当然,突破时空屏障的那个层面中,可能我们在应用层面上做的会多一点,因为纯底层的技术主要依赖信息和通讯领域的专家来推动。但是第二个层面和第三个层面会有很多很多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希望教育学人,特别是教育信息技术学人在第二层面,第三层面多思考,多做贡献,帮助解决未来的教育需求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