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被这个题目所吸引的,不说正确的话,难不成要说错误的话吗?带着疑问,我仔细看了文章。
故事讲的是一位父亲教育儿子,告诉他:你学习不刻苦,不努力。而就这一个话题,他跟儿子已经谈了一个小时,甚至到了饭桌上,仍然抓着这个问题不放。原本儿子想转移爸爸的注意力,但是最后男儿饭也不吃了,低着头继续听爸爸的教导。这位父亲想要跟孩子谈是可以理解的,让孩子努力刻苦学习也没有错。但是这样一直在说所谓正确的话,而不理会别人的感受是否真的合适呢?
看完以后,我也在想,在我的教学中,我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当学生今天没有及时改错,我也是抓着不放,原本一句“赶紧改”便能解决的问题,我可能要说上半个小时。当然这半个小时只围绕不认真、不努力、不勤奋等话题,我说的都是对的,正确的,可效果呢?估计学生早就不想听了,而我还觉得是为了孩子好。最终,这半个小时就在我这种所谓的正确教育中结束,而他仍然没有完成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我真的要反思一下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方法,我们苦口婆心是不是真的有效,我们以为的付出学生是不是真的感激。如果不是,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我会尝试着去改变自己,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效果,不去总说太正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