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新昌路小学依托生发于本土的学生发展联盟构建,致力于打造学生发展共同体。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研究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11月9日,青岛新昌路小学开展了“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教学法研讨活动,邀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王有升教授参与听课研讨,亲临指导。薛燕校长、各学科分管干部和骨干教师全程参与。
本次活动中,王振涛老师执教了五年级数学《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一课,先后四次在学生发展联盟中运用了合作互助式学习,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突破教学难点。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孩子们“引经据典”,观察发现,积极表达。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教学法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全体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
在三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执教过程中,陈文盈老师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发展联盟之间的合作互助,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并通过提纲挈领地发问,指导学生合作归纳小标题,进行创造性复述。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深度学习课堂研究,使在座的专家和老师深刻感受到了合作互助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成长。
授课结束后,两位执教老师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度进行了综合分析,详细阐述了合作互助教学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以及环节设计,简要说明了课中的亮点和不足。各教研组老师分享值得学习之处,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王有升教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高位指导。
王教授谈到:本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是一场由基于教学相长的同伴学习引发的课堂教学变革,它之所以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因为:一是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使这种差异成为教学的一种资源,实现个体知识的交流共享。二是
“教学相长”原理在同伴学习之中得到充分运用。对学生来说,教同伴的过程不仅促使同伴提高,更促使自己进一步提高。三是使教学更好地落在每个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
“相观而善”的学习效果。四是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与任务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实现共同提高。此外,还给予每个学生更为充分的语言表达、倾听、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与能力提升。
在热烈的研讨过程中,老师们也深有感触,认为合作互助式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它更重要的意义是便于学生间的相互帮扶。“联盟”是一种理念,不单单体现在课堂上,也不单单是小组讨论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在一个小集体中,每个孩子都尽到责任和义务,大家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教学法研究起到了推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