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昌路小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青岛新昌路小学秉承“成就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建设精致学校,追求内涵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本学期,学校作为青岛市首批义务教育学段市级实验学校加挂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并成为青岛市小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基地校。学校以此为契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通过班级管理方式变革和深度课堂新样态的打造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 灯塔领航,凝心聚力促发展
党支部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党建工作统领,创新举措,突出特色,践行党的宗旨,凝心聚力打造“点滴尽致润童心”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促校建。
(一)加强学习与落实,提高思想站位
1.强化责任落实,严抓管党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召开专题党支委会2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终身课题,以上率下,开展“书记讲党课”3次,从严抓干部队伍,支持、指导和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整体合力。
2.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党建责任落实
学校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党组织前置程序,组织召开支委会18次。理论中心组学习6次、“主题党日”活动6次、党员大会集体学习108人次,发展预备党员1名。在党支部的带动下,敬业爱岗,不计得失成为干部教师的主旋律。扎实开展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财务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专项治理,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3.党建领航,打好疫情防控战
疫情发生以来,多措并举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结合“三述”工作,定期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议,每月开展疫情防控演练。
学校严格按照区教育和体育局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全时段全方位关注疫情信息,认真落实好每天早午晚的体温检测、日常消毒、零排查上报、每天按时上报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做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和上报,进行多渠道防疫宣传等。学校将每一项工作细致分工,责任到人,指导和督查各部门做好扎实落实,严防每一道关口,精准上报每一次数据。学校防疫工作,得到专家组及各级督查组的高度评价。
(二)深化主题教育,丰富师德建设内涵
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举行一次师德教育月启动仪式,组织一次教师宣誓,举行一次师德教学案例分享会,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家访活动,写一篇读书笔记。引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廉洁从教。教师家访率100%,培养有责任担当和教育情怀的新昌教师队伍。
(三)夯实常态管理,安全重于泰山
校园安全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学校大力开展有关安全的各项工作,所有部门自查安全隐患,所有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所有师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所有人员签订安全责书等措施,确保校园平安;干部一日巡视,定期巡查校舍、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避雷设施等安全设施;每周校务会必讲安全,每周教师会必强调安全。每天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每周一次安全班会课、每月至少一次的安全疏散演练常态化。
确保安全常规工作落实得扎实有效。本学期,学校代表市南区迎接了青岛市各部门联合开展的安全大检查,得到高度评价。
二、课题引领,推动课堂深度变革
着眼于悦动课堂的持续推进,学校依托深研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教学法,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悦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业质量,打造深度课堂新样态。
(一)再度立项市级课题,推进深度课堂研究
经青岛市教育学术委员会评审,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青岛新昌路小学申报的课题《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深度课堂研究》成功立项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12月24日,学校举行了开题论证会。
《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深度学习课堂研究》这个课题是浸润着学校本土文化发展起来的,是对“十三五”课题研究的拓展与延伸。从《基于深度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研究》到《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深度课堂研究》,再细化到《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学校对于深度学习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在传承中创新,以此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
(二)实践中探索,深研“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教学法
生发于本土的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式学习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促进每个孩子在合作互助中得到最好的发展。
学校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切对接,教师作为研究者,潜心钻研,深耕课堂,指导学生开展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学习。老师们将研究完全融入常态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提炼出“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教学法,以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推动教学的变革,促学生协同发展。学校持续采用“三次集备六步研”的教研模式,坚持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合作互助学习课堂、多元评价方式等研究。老师们结成不同的研究共同体,同伴互助,深度思考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有效度,并着手改进,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同时,“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教学法被评为市南区优秀教学法。
(三)研究过程重提炼,反哺课堂出成果
学校通过构建学生发展联盟,打造学生发展共同体,逐步探索形成基于“学生发展联盟”构建的深度课堂新样态。学校将阶段研究成果和取得的经验进行分享并推广,用以反哺课堂。
12月17日,学校举行了以《构建学生发展联盟,打造学生发展共同体》为主题的2020年度教学年会。本次活动聚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核心问题,包含学术论坛——“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深度课堂研究”探索与实践论坛和现场专家点评三个部分。阐述了学校借助学生发展联盟,变革班级管理模式,使校园里学生互助互补、构建发展共同体;课堂上学生异质协同、突破学科重难点,打造“悦动”高效课堂的优秀经验。本次活动也是学校作为青岛市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基地校的一次交流活动,在市级层面推广研究成果。
(四)以评促研,加强作业批阅质量监控
学校以质量为核心,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五环节。每学期都下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各学科作业设置和批改要求,每月进行常规作业检查,每学期组织作业展评等教学活动,以此促动教师夯实质量意识,把功夫用在常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每一次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在做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在教学年会中设置作业展评活动,除规定的基础性作业外,各年级各学科老师还纷纷展示了自己的特色作业。活动进行了教师互评,丰富评价方式,注重交流分享,持续提升了教师作业设计与批阅品质。本次活动在市南区教育局公众号上进行了宣传。
同时,学校还持续做好了“自主+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学校始终开展各学科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等方面的探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本学期,学校两位教师撰写的案例在市南区教学年会案例征集中获奖。
(五)尊重差异,落实暂时落后学生帮扶工作
学生有差异,学校就在尊重差异,分层发展上下功夫。采用加强对暂时落后学生的归因分析,进行跟踪指导,强化评价跟进,加强作业监控等举措,同时,充分发挥班级发展联盟的作用,生生互助,互促互学,协同发展。老师们在教学年会中进行了“远程指导、分层落实、多元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学校加大了专项检测及阶段检测的质量监控力度,注重质检后的反馈与改进。学校坚持开展语数英学科基础型竞赛和学科拓展型竞赛,内容涉及语文课文朗读、数学巧解趣题,英语基础闯关等。同学们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学习习惯,优化学习品质,在努力与坚持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学校注重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和精准指导,从暂时落后学生和退步较大学生入手,跟进家校沟通,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家校协同,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总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创新和优化学生“发展联盟”德育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和谐发展。注重以美育人,管乐和编织文化的打造,劳动教育、海洋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了全面发展。
(一)深入构建“学生发展联盟”,打造学生发展共同体
“学生发展联盟”是在班级“家庭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异质分组”为基本元素,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培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小学生为基本目标。每个班级成立以5-6人为一组的“学生发展联盟”,每个班级形成7-8个这样的学习共同体。
联盟内学生有分工、有合作,即有总的负责联盟长,又各有具体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联盟形成了不同的成长氛围,联盟内的学生形成独有的自主成长模式。而班级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以小集体成就大集体,大集体影响小集体,又形成了各班的班级管理框架。
学校以“学生发展联盟”这一德育创新机制落实“尊重他人,学会合作”主题教育活动。首先从尊重个体差异开始,以联盟为单位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从而以个人的努力收获团队的成功,赢得团队的尊重。在学期末的“尊重他人,学会合作”主题班队会中,各联盟长总结了一学期本联盟的收获与不足,分享了联盟内“尊重与合作”的小故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提高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二)把握教育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本学期,学校结合活动教育契机,先后开展了“红领巾相约2035”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云队会、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宪法主题月等多项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队员们能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并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合“10岁集体生日”、重阳节等教育契机,学校组织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队员们自己动手为家人、老师、同学、想要感谢的人制作贺卡,回忆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体会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出行”等公益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格。
同时,学校将习惯养成工作贯穿爱国主义教育,邀请参与攀登珠穆朗玛峰登峰测量的记者来校对全体学生讲述测量珠峰的重要意义,讲述登峰的感人故事,由此,学校以“践行‘海之恒’ 勇攀新高峰”习惯培养活动为主线,将爱国主义教育、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融入一体,每周一“登峰”,以评价促养成,使学生在参与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体悟坚持的力量,成就最好的自己,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夯实“阳光体育”成果,学生体质健康再上新水平
学校着眼于为学生健康一生奠基的教育理念,通过打造学生“康乐健身”的运动新模式,凝聚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层层落实体质健康目标,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大课间坚持不懈落实健步跑和广播体操、啦啦操等项目,体育课坚持进行体质监测项目练习,并形成家校合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责任制、约谈制、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等刚性制度,同时注重统一思想,激励激发的管理策略,家校协同,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再突破,取得了体质监测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运动好习惯逐步养成和夯实,亲子运动成为学校的“时尚”,学生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体悟坚持的力量,内化优良品质。同时围绕“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近视防控”等重点项目,扎实做好“明眸、皓齿、健体”工程,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四)注重以美育人,凸显管乐和编织特色文化
学校重视文化传承,发挥艺术的熏陶与浸润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以美立德、以美树人、以美导行、以美怡情,持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培养“致知·致善·致美”的新昌少年的育人目标。
1.举行第二届管乐节,推动管乐文化建设
10月,学校举行了“管乐飞扬,奏响中国梦”第二届管乐节。“专家进课堂”“我是小小演奏家”“家庭音乐会”“美妙音乐伴我行”“在管乐中遇见最美的自己”……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员的知识普及与精准的个别化指导相结合,使新昌的每一位学生能够在管乐文化的浸润中领悟“美好”的真谛,畅想可期的未来,彰显学校“成就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从而深化新昌管乐文化打造。
2.创设特色课程,巧手编织五彩梦
12月,学校开展了“喜迎新年——巧手编织五彩梦”第二届编织节系列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尝试运用各种编织材料、工具,学习并掌握线绳串编的基本制作方法,形成一定的编织技能。各班级还评选了“最佳制作联盟”、“最具创意联盟”、“编织小能手”三项团体和个人奖,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们在编织中体会到凝结在其中浓郁的民族文化情感,表达着自己对民俗传统文化的理解,形成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和艺术素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童心向党,举行班级“云”合唱展演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学校举行了“童心向党”2020年班级“云”合唱展演活动。老师们集思广益,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将音乐课中的自制打击乐、和在管乐团学会的管乐技能,运用到合唱中,为歌曲伴奏,用优美的歌声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五)持续优化师资队伍,深入实施劳动教育
学校把教师培训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时还以创新体制机制,来强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规范化和优质化。深入挖掘课程价值,引入编织课程。将劳动教育和美育有效整合,引领学生在劳动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探究文化——内化品质”,这些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学校的劳动教育逐步形成了“课程创新——特色培育——整合资源”的良性循环,学生通过体验,激发了他们对于职业的兴趣和规划,唤醒他们内心的力量,这个力量也就是后来我们由师生共同提炼出的——坚持的力量,这也成为我们学校的核心文化。
(六)开展项目化学习,落实以海育人目标
学校将海洋教育与项目化学习相融合,先后组织开展了多项海洋小课题研究。学校组织开展的中秋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围绕传统文化、海洋教育、劳动教育三项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家乡海洋特色了解传统文化意义,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知海、爱海、亲海”的蓝色情怀;围绕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下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以此为课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借此宣传我国载人深潜领域发展取得的重大进步,也呼吁全体少先队员共同关注我国海洋事业,树立探索海洋、保护海洋、维护海洋权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精准对接,家庭教育系列“云”课程聚合力
学校立足于家长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精准对接,创造性地建设了“新昌路小学家庭教育‘云’课程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授课内容精准定制,研发并顺利开启了“云上微课堂”课程。陆续开设多场“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微课堂”每期话题聚焦,基于育子困惑,专家视频指导,微信快捷传递,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如何辅导孩子写作业”、“应对孩子电子产品上瘾”、“管乐知识讲座”、“家校携手提高学生体智能”等课程内容带给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引领与改变,让家庭成为一种文化,让生活在这里面的每个人,被爱与欢乐环绕。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凝聚教育合力。家长学校“云上微课堂”,也使授课时间和空间上更具灵活性,从而形成了家长学校长短课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授课方式,聚焦并及时解决家长的困惑,形成视频资源库,持续提升育子微技能。
伴随着“热爱、尊重、合作”这些关键词,我们走过了难忘的一年!全体干部教师将仰望星空,加强顶层设计;脚踏实地,为成就每一名师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尽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