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昌路小学(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开展“三次集备六步研”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近期,青岛新昌路小学(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语文学科开展了“三次集备六步研”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立足学校本土文化,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学校持续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探索形成了“三次集备六步研”的校本教研路径,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更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本次研修活动,主要围绕《绿》这一课例,先后由王文君和丁杰老师执教。围绕质量提升的关键指标,学校再次运用课堂观察技术,激发同伴间的合作互助。借助“课堂活动参与面”“
1+X学习习惯培养”“基于学生发展联盟的合作互助”的环节、次数和目标达成有效性分析等多个维度设计的《课堂观察表》,学校干部和学科教师分工进行了观课评议。每一次授课都展示了通过集备组通过“研课——上课——评课——完善课”的三轮打磨路径,对教材和单元要素的逐步的理解和落实。
在3月25日的展示活动中,丁杰老师创设情境,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感受了绿的生机盎然,感悟了诗人独特的表达。学校领导、分管干部、语文老师全程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市南区语文教研员徐慧颖老师也深入课堂,对四年级级部的课堂教学和集备进行了深入指导。
课后交流过程中,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以《绿》这篇课文为例,交流了区教研时徐老师提出的“四研”是如何在集备中加以落实的,将老师们依托“三次集备六步研”,
经过三轮打磨过程中的对教材的理解、单元要素的把握以及教学策略的改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徐老师对老师们的发言认真进行了聆听并给予了肯定。在评课的过程中,针对第三单元现代诗歌教学要素的理解和落实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尤其是针对课后题的分析和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有条理地表达进行了精准指导。老师们对教材和教学目标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次集备六步研”研修活动的开展,能够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借助课例研磨促进老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入,教学目标把握得准确,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