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青岛新昌路小学)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主题活动(二)

发表时间:2021-06-15阅读次数:455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让少先队员们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和伟大业绩,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家国情怀,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青岛新昌路小学)组织开展“党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主题活动。

本期红领巾讲解员:五、2中队李家合

大家好!我是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青岛新昌路小学)五、2中队李家合。我是一名积极进取的少先队员,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党史学习活动中,我认真阅读了《中国有了共产党》《春天的故事》等党史著作。革命先烈们锐意进取、勇于奉献、不忘初心的精神感召了我,作为新时代少年定当牢记使命,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今天我为大家讲的党史故事出自《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春天的故事》。

一封来信引发的思考

     1981年第3期《半月谈》杂志上刊登了一封来信,并配发了“编者按”。紧接着,《人民日报》也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全文转载了这封信和《半月谈》的“编者按”。

     为什么这封信能引起如此高的关注?

     这封信是当时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昌写给邓小平爷爷的。他为什么要给邓小平爷爷写信?信中又写了些什么

     原来,这封信所谈的正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把它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同年10月,邓小平爷爷在给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祝词实际上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同时抓的重要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提出来了,但是精神文明应该怎样建设,它的具体目标和内涵又是什么,中央一开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观念的碰撞日趋激烈。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内涵和途径一个明确的界定就摆在了党和人民面前。李昌副院长这封信所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要求和愿望。

     1980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展开了专题研究讨论。

     邓小平爷爷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他认为:这种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他还说:“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

     会后不久,这封信就被《半月谈》杂志刊登了出来,并加了“编者按”——呼吁全社会关注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鼓励读者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和建议。

     从此以后,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问题多次被写入党的重要文件。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不久,邓小平爷爷对“高度文明”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所谓高度文明,就是人民要有理想,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守纪律,要有道德,要坚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的新论断。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该决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之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后,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决议》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思想和科学论断,回答了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系列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精神文明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共进,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希望之光。

    队员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我们一起学习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党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