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2013综合模拟试题(二)

发表时间:2013-05-30 阅读次数:2023
2013综合模拟试题(二)
(时间:__90___分钟; 满分:__100___分)
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答案填写在第II卷答题纸上,只上交第II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
1.《长江之歌》中唱道:“你从雪山起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的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中的“桓公”指的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宋襄公        D.齐桓公
3.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种制度应该是 (    )
A.推恩令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 小华同学对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其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 朝时出现
B.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
 
5.“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茄处处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这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    )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A.汉和匈奴      B.汉和突厥      C.唐和突厥       D.唐和吐蕃
6.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变法。尽管商鞅最后被处死,但是史书上记载“商君虽死、秦法未败”。这次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①商鞅有秦国国君的支持           ②商鞅本身的变法决心
③改革时没有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④变法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
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B.增设殿试和武举
C.派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D.重视地方吏治
8.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                   
行政管理制度?(  )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9.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争,方知海外有孤忠。”哀悼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施琅
10.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 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C. 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D. 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11. 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
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宫——《西游记》
C.武松打虎——《聊斋志异》            D.黛玉葬花——《红楼梦》
12. 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五四运动
1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英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14.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
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辛丑条约》签订
15.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
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
“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16. 获取信息,归纳答案,是历史学科答题的一种方法。有这样一道题: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7. 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
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
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18.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
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周学熙
20. 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21.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如右图)。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
 
22.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这样说:“朝鲜战争前我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连获胜利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司令员是(   )
    A. 朱德          B. 林彪        C. 彭德怀         D.粟裕
23. 201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纪念日。92年历程,92年辉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4. “他不是在稻田里,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在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     )
 A.杨振宁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25. 法国国旗上的蓝、白、红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当时资产阶级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此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6. 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它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当年,该船在遇险以后“CQD MG”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这项技术的发明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计算机信息时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7. 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
A.殖民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28. 已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生前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说“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句话是针对(     )
A.巴以问题            B.印巴问题 
C.联合国改革问题      D.和平与发展问题
29.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
30. 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机构是(    )
A.世界银行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亚太经合组织
 
 
 
 
   2013综合模拟试题(二)
(时间:__90___分钟; 满分:__100___分)
 
第Ⅱ卷(共40分)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第Ⅱ卷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1分,共10分)
31.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和司母戊鼎是这一时期著名的青铜器。
32. 河南省南阳市区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这位医学家是______________。
33.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而编写的书是《                》。
34.为庆祝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某校正在举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你就可以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有关史实。
(1)若你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你
以见证《                             》的审议和通过。它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4)你来到1980年的中国广东省,可以看到这里的       市、汕头市和珠海市开始建立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2)你来到1964年的中国,可以通过10月16日的广播收听到我国研制的第一颗    试验爆炸成功的消息。
(5)你来到2003年的中国,通过电视可以看到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新闻。航空航天成就是第     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你来到1978年的中国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可以看到这里开始实行以“                     ”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5. 在人类历史上,暴力冲突和战争与人类形影相随。三次________战争将迦太基夷为平地,却成就了罗马的霸业;奥斯曼土耳其的战火将繁荣一时的_________帝国付之一炬,却使得东西文明之界限日趋模糊,从而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
三、材料解析题(共4题,25分)
36.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6分)
【图示解析】
丝绸之路     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河西走廊   
  
西亚  
今新疆地区  
欧洲  
 


(1)上图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1分)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图1              图2              图3             图4
 (2)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1分)我国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它的发明者吗?(1分)
 
【史料分析】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文本框: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图1                                   图2
 
(3)图1和图2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
 
(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1分)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1分)
 
 
 
37.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7分)
(1)材料中五四运动有何历史地位?(1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1分)有何历史意义?(2分)
 
 
 
(2)“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确定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是在哪次会议上?(1分)谈谈你的感悟(2分)
 
 
 
38.学习历史要善于联系,从现实中联系,从生活中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大21日通过决议,任命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第二个任期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潘基文在随后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对会员国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承诺将秉承《联合国宪章》中的神圣原则,加强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应对全球挑战,使联合国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
——人民网
请回答:(5分)
(1)哪一次国际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1分)你认为联合国应该是什么时候成立的?(1分)
 
 
(2)20世纪50年代,曾发生过“联合国军”敌视新中国的事件,这一事件我们称之为什么?(1分)
 
 
(3)哪一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4)根据材料一回答,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任务是什么?(1分)
 
 
 
3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摘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摘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l)材料一中“飘扬星条旗的国家”是指哪个国家?(1分)你知道这个国家诞生的标志吗?(1分)
 
 
 (2)材料二中的“岛国”是哪个国家?(1分)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的重大改革是什么?(1分)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重大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1分)
 
 
 
 (3)以上两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四、学以致用5分)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如同习近平同志所言,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就要切实吸取历史教训,克服探索中所发生的种种失误,走出一条正确而科学的发展道路。请你结合中国史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以史为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有史有论,史论结合,逻辑思维清晰,思想和文采并重,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