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1

发表时间:2013-05-30 阅读次数:1797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
2、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ān duo 踱duó 颇pō
怠慢dài  吁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归省xǐng行辈háng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  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2)  除了“看社戏”之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明确 A:事件的开端:戏前波折
          事件的发展:夏夜行船、船头看戏
          高潮和结局:归航偷豆
明确 B: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及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戏后余波)
(3)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指出详略。(设疑引入: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吃的是什么豆?看的是什么戏?真的那么好吗?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写社戏的?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朗读,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层  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第二层  插叙,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层  写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第二部分:
        第一层  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  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  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  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蚕豆吃。
第三部分:写六一公公送来蚕豆。
(4)引导 学生分析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四、作业
上一条:2下一条:会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