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页
教育教学
学校公告



会员登录

识字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11-15阅读次数:824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乐于识字、学会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富于想象的年龄特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大量添加"快乐元素",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深切感受到游戏的快乐、阅读的快乐、互助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让识字认读成为快乐的事情。
    1.明确音、形、义上的难点,区别对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以汉字音、形、义、调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灵活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知道汉字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汉字。
    2.强调多法并举,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运用游戏、竞赛等娱乐活动,激发学生识字认读的兴趣,培养他们乐学、好学、想学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活动卡片引导学生们边游戏边学习。主要做法就是把偏旁卡片和常用字卡片打混,平均分给玩游戏的人。如其中一个学生打出偏旁"氵",另一个学生打出"青"字,组成一个"清"字,这时两人谁最先读出"清"字,谁就可以将两张卡片都收回。最后,卡片多的学生获胜;还可以利用"非常6+1"里猜字的方式,把字词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看后做动作,另一名学生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学习效果当然也很理想。
    3.鼓励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预备的。新的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识字教学,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一般情况下,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产生阅读的强烈愿望。这时我们应及时抓住有利,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热情,鼓励阅读,指导阅读。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机会,把教材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激发儿童的阅读爱好。比如,在完成正常课程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可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他们的阅读爱好。在课上,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美丽的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这时,教师要紧紧抓住孩子好奇、渴望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童话选集,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同时,为了让他们保持较高的阅读热情,教师可定期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激发大家看书的热情;另一方面,在识字与阅读中,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家长们的力量,把识字阅读发展到每个家庭,让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渐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从小培养学生识字的爱好,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自觉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达到较好的识字目的和提前阅读的效果。   
    4.逐步走出教材,让社会成为学生识字的第二课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针对语文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母语广阔的社会背景,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教材以外的资源进行识字,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走进生活,走入社会。
    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鼓励学生去认读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种商标、包装纸、广告牌和报纸等。孩子们在放学回家、跟家人逛公园、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会很留心地观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会及时向家人请教,也可以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下来,或者上课时与同学交流,向教师提问。每逢中秋、清明或春节这种节日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搜集、查找、整理相关的文字和词句,鼓励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此一来,使学生们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掌握了很多生疏的汉字。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阅读有拼音的童话、寓言、故事和儿歌,让他们在朦胧的阅读中地感受到"字"的丰富内涵。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途径多种多样,只要坚持了"快乐至上"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识字认读都将变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