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页
教育教学
学校公告



会员登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合作学习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1-11-15阅读次数:770



                                                                                                  青岛福林小学   曹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并作为教学追求之目标。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教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教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师生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的主动,变得大胆,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师生“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创设客观探索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直观情境、智力情境等,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教互学式的合作学习方式。
如教学“平均数”的应用题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拍球比赛的生活情景。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队,自己取队名分别为:“雄鹰队”和“八哥队”,然后两队拍球比赛。并请学生自己出个“招”,怎样比赛办法好?有的说:“每人拍一回,把每人拍的次数加起来。”有的说:“推选4人当代表,每人拍的次数加起来。”哪种办法好?同学们都认为第二种方法好。比赛开始,学生数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结果雄鹰队4人共拍93次,八哥队4人共拍107次,八哥队获胜。老师说:“我支持弱者雄鹰队,再拍30次,加上原来的93次,雄鹰队共123次,OK!雄鹰队获取。”八哥队大声喊:“老师偏心,这样比不公平?”老师接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使比赛公平合理呢?”话音刚落,学生就沸腾了,都想挑战智力,跃跃欲试。有的说:“两队人数同样多,才能比较。”有的说:“算出平均数,再比较公平一些。”老师问:“平均数是什么意思呢?……”这样不仅为教学的导入创设了良好的开端,而且将学生带入了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在这种情境探索中感受到了数学之美妙,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也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到了增强,智能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师生“合作学习”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情感和精神氛围,它首先表现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如:教学“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心中的方法表示一半,即1/2,很多学生用手中的学习用具表示出了“1/2”。其中有一个学生折出了1/4,同学们大声喊叫:“折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地对他说:“你真能干,别人对折一下是1/2,你对折了两下成为1/4,你不仅知道了1/2,还认识了1/4。”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折1/8,1/6,1/3,1/20呢?”说着便举起了手中的分数。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自豪地说:“你们都是小儿科,全部都折的几分之一,你看我折出了7/10!”老师便让他把7/10展示给大家看。就这样,由于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由一个1/4引发出更多的分数。教师把一两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把一个学生当成全班学生来教,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学生主动与合作学习的愿望。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抓观察(因为观察是思维的语言),抓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抓概念(因为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抓情感(因为情感是思维的动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在“师生合作”的学习行为中,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转变成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教学而言,合作学习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合作学习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践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四、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师生“合作学习”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的目的,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