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未成年人保护主力军
——浅谈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青岛太平路小学 袁隽
重“德”,是我国传统教育乃至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 在长达数千年的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孔子了。而孔子,就是最重德的,一部《论语》,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最多。孔子要求学生“知德、知礼、知仁、知道”,这四项,其实都是思想道德。“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四项中,三项属德。“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明孔子把思想道德及其实践放在第一位,第二位才是知识。“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说明孔子把人的思想品德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而“君子学以至其道”和“未知,焉得仁”,说明他又是把思想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犹如今天所说的具有“渗透性”、“隐含性”的特点。孔子主张“诗教”、“乐教”,也说明他的德育不是孤立的进行的,而是渗透在各个学科中的。而作为班主任我的天职就是教书和育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重视德育工作,坚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一、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之所以具有它独特的教育魅力,原因之一是它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正如人们所说,语文学科确实具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例如《手捧控花盆的孩子》这一课,课文源于一个传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诚实是一种美丽,认识到做到诚实并不容易,高尚的的人任何时候都是诚实的。故事通过对比,体现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诚实的魅力。在讲授这一课时,我大胆采用“抓大教小”的原则,采取长短上方法,教学前明确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社该诚实的重要性,懂得诚实一种美德,从而愿意做诚实的孩子。
二、寓德育于班级管理之中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那些好奇好问、生性活泼、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小学生。他们人小,可塑性大,智慧的火苗极易点燃。只要方法得当,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的积极性极易调动。我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始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
每次要求学生做到什么,我首先讲为什么要求他们这样做。这也可以说是战前的思想动员吧。思想工作做到前面,学生明白了事理,也就自觉不自觉也做好了。特别是教育低年级的学生时,要多以讲故事、做游戏、举事例等方式帮助他们去辨别是非。例如,一年级的新生参加升旗仪式感到新鲜,不免东张西望,在队伍里议论,那么我就给学生讲举行升旗仪式的道理,讲国旗班的解放军叔叔的故事,讲成千上万的人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的事例,让学生懂得升旗仪式是庄重严肃的事情,当国旗升起的时候,大家要自然而然地想到,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另外,在升旗仪式后的小结中,我总询问学生今天的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什么,谁说得好就掌声鼓励,并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另外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得到此荣誉的同学,下次会更加努力,没得上的同学会努力争取。下一次我会尽量找没有得到此荣誉的同学们发言。同时,我个人也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冬天参加升旗仪式,我总是摘掉手套,立正站好。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坚持不动。思想教育和教师的实际行动,在学生中发生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班的同学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的表现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表扬。
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较弱,上、下课的铃声一响便一窝蜂似的在门口你拥我挤,争先恐后地出入教室,看上去很不雅观,也不安全。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前总统里根和夫人在70年代曾访问中国。他的夫人参观一所小学时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啤酒瓶子放在桌上,三根筷子分别拿在三个中国小学生的手中,要求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把筷子放入瓶中。中国小朋友经过很短的时间的商量后,三个人数一、二、三,依次将筷子放在了瓶中。总统夫人看后很高兴,赞扬中国小朋友谦让、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还告诉周围的随同人员,她去过许多国家,这一实验都没有成功,只有在中国成功了。讲完故事,我对他们说:“同学们,这三个小学生为中国人争了光,在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美德得到了发扬光大。难道我们90年代的小学生,不应当继续发扬光大这种美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表示,要向为中国人争光的三名小朋友学习。
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高尚,劳动能使世界更美好,劳动能净化人的心灵。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过着众星捧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二年级的学生还要让家长帮着穿衣服、系鞋带。可是到了学校,他们是小学生,大家一律平等,教室的值日必须轮流做。开始他们觉得很好玩,兴致很高,可就是不会干,弄得教室满地水,笤帚满地乱扔。但我还是坚持让他们做,并告诉他们,不会做,老师不怪,因为过去没做过,以后做好了就可以了,同时赞扬他们会学着做值日了,等他们走后,我再彻底地打扫一遍。不久,大部分学生会做值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保持卫生的问题。这时我让学生自备了塑料袋,有废纸、脏物便放在塑料袋内,禁止往地上扔,不允许破坏环境卫生。
我做班主任工作,经常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观念、劳动观念、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德育工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