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断一:
1、单纯练习呼吸
师:茉莉花的香味是怎样的啊?(生答:清香)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深呼吸吧。根据老师的手势来。(深呼吸)你闻到茉莉花的清香了吗?(预设:学生气息太重。师:请同学们的气息轻一些,不要打破了这份沉静。)
2、随音乐练习呼吸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的呼吸着茉莉的芬芳吧。(播放茉莉花伴奏3遍联播之第一遍)
前奏配美文:清晨在鸟儿的鸣叫声中醒来,一阵微风袭来是那一抹抹淡淡的幽香。
3、画歌曲旋律线
师:(间奏过渡语)让我们一起画画这婉转柔美的旋律吧~(第二遍旋律)
4、唱旋律
师:(间奏过渡语)同学们,美丽的花儿绽放了,让我们和花儿一起歌唱吧。(随第三遍旋律旋律哼唱歌曲旋律)
师评价:同学们唱的真是太美了。
设计意图:
“多为感官另教学法突出了教学中的音乐性。”
本教学法特别关注关注每一首作品的音乐性,深入分析教材,寻
找作品的内在规律,突出听觉为先、听觉为主的教学方式,建议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学生对它很熟悉,可是怎样能够将熟悉的歌曲唱出它优美的意境是本科的重难点。在设计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清净的创设,将演唱时的呼吸、以及体会歌曲旋律美和欣赏音乐充分的结合。使学生在安静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既体会了呼吸、又感受了歌曲的旋律走向,还哼唱了歌曲的旋律。为后面的唱好歌曲做了充分的布点。
教学片断二:
一、欣赏东北《茉莉花》
师:茉莉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被到处传唱,那它的曲调融入我国其他地方的民歌元素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就让我们走出江苏婉转柔美的茉莉花园,感受一下东北的茉莉花吧。(课件出示:东北民歌)听听它的风格是怎样的。在这里老师要提示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民歌风格是反差很大的,老师看看谁懂得安静的欣赏音乐。(播放东北《茉莉花》)(教师板画)
师:谁来说一说?(热烈……)
师:泼辣豪放。(出示课件)这跟生活环境有关。北方的气候比较寒冷不像南方四季如春,造就了人们粗犷,豪放的性格,所以东北的民歌也具有泼辣豪放的特点。
二、欣赏河北茉莉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来自河北的《茉莉花》。(出示河北民歌)师:河北在哪里啊?(生答)河北指黄河下游以北,河北那个地方很多地方是平原,喊一声能传得很远。让我们来听听那里的民歌有什么特点?(教师板画)
师:开朗明快。(点击)所以河北民歌给人开朗明快的特点。
设计意图:
“肢体“动”——体态语言“
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如果表现准确则可起到直观教具的作用,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增大学生接受音乐的信息量,并且具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作用。
在感受歌曲旋律线的时候,我结合歌曲的旋律走向特点,按照歌曲的节奏,在黑板上画了一朵线条婉转的茉莉花。同时在后面欣赏东北、河北的茉莉花时,我也根据旋律的走向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茉莉花。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听觉感知不同地区风格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