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阳光校园-贵州>校长寄语-贵州>正文

校园概况

充分利用多媒体 使数学学习生动化

发表时间:2010-10-27阅读次数:422
充分利用多媒体   使数学学习生动化
青岛太平路小学   王琪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对此,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浅显体会:
一、理念的更新,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这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1、多媒体应用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将圆柱体的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体),接着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操作讨论除了用刚才方法还可以按什么图形展开?这样通过两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清楚明白地掌握知识。
2、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它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边量连数:一米、两米、三米……量到最后怎么剩下的不够1米了呢?学生这时产生了急于解决问题的动机了,这样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又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在屏幕上显示没有数码只有两根会动的针的钟面,让他们去观察并思考钟面上应有什么,然后通过猜测是几时,去发现钟面上不仅需要针还需要12个数,由于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的开始就能以生动形象的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设置了三关(水族馆、海底世界、海洋馆)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地方,只要能做对所有的题目就能到这些地方进行参观(课件展示这些地方的录象),这样使学生更愿意去做练习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 小数教材第五册《几分之一》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首次接触,也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比较难接受。我校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她在教学例1(一个饼平均把它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时,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饼,然后用一把小刀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再取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这个饼比较,看这半份是这个饼的几分之一。从而使学生一眼就明白了这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显示屏上先画一个会闪烁的亮点,然后从这一亮点引出两条射线,通过演示蕴含了角的定义以及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
(二) 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创设儿童喜欢的具体情境,声画并茂,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成功性。
1、选取情境素材 创设问题乐园
新课改指出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作为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年级《丰收的果园》一课中,创设了“精灵探险团”的游戏情境,从进课堂的导游入场到最后快快乐乐地游览结束,以真正的游戏形式让教师做总导游、学生做游客,身临其境参与学习活动,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了三个他们熟悉、喜欢的小精灵导游:皮卡丘、杰尼龟 、小火龙,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自主游戏学习情境,并将情境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更直观、让快乐有趣的情境伴随学生在境中索、趣中探。
2、密切联系生活   增强应用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理念除了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提出数学就在生活中,我们就想尽办法,运用了学生喜欢的、易于接受的资源,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让丰富多变的学习方式引领他们更加乐意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东西南北〉〉时,设计了“小小导游员”的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将学校大楼的东、西、南、北四周的建筑物用鼠标拖动到电脑屏幕中合适的位置,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3、资源丰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将知识容量增大化,它的出现,突破了多媒体那单人独机的操作局限,改变了教师演示多,学生自主学习少的现象。因此,可以使学生能有快有慢、有跳跃、有重复的学习,关注了孩子的差异,使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时,设计了分层练习,在游乐城中,学生自由选择难度不同的游戏,多层次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得到的不同的发展。
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拓展了课程设计的范围。每个学生都是活泼成长的个体,我们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追求卓越,成就卓越,才能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让他们能够快乐地学数学,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