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教学中的困惑与经验(二年级数学组)

发表时间:2010-11-23阅读次数:1039

教学中的困惑与经验

李瑶

    今年我担任的是二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深深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看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写的生动活泼的课程改革后新教材,在熟悉的过程中有新的问题和困惑产生,在这里我想主要问这样一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目前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在不断的探究怎样深入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但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本身和同伴交流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在不断的发展中,十分欠缺,又加上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分散,课堂上要务实有效的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总是比较困难,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必须从低年级抓起。所以如何能将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为学习知识服务,达成预期目标,而不是单纯为了满足当前这种学习方式而用,则是我比较困惑的地方。    

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能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在我教学的这几年中,我也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小经验,数学课不如语文课富于诗意,充满情趣,也不如自然课形象具体,轻松活泼;学生整堂课跟数字、公式打交道,会觉得枯燥无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因而课堂上容易疲劳,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如何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疲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呢,我简单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以巧妙生动的导入激发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防止学生疲劳,使课堂高效,课的开头必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新课,上课开始,讲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抽象的数学通俗化,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设计习题导入新课,在复习题中插进一两个新课内容的题目,让学习去做,当学生不会做时,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在学生中设置了悬念,他们为了解答出这个问题,课堂上必然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还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做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果教师能将新课的知识内容贯穿于游戏中,会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二、以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
   
数学概念和理论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如果能在课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教具,尽可能替学生多想一些,课堂上多利用教具,像自然课做实验一样,演示给学生看,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东西,则学生会对数学更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创设竞争情境
   
教师想方设法创设竞争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把设计的问题分成几个组,然后叫几个组分别回答。这样每个学生想到为本组争光,争夺冠军,每个学生都会积极思考,认真讨论,得出综合结论,当然竞争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等。只要教师注意竞争的设计,就能使学生听得专心,学得轻松。并且各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一堂课就是一场戏”。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这出戏的好坏,不仅要求演员认真去演,导演的“导”更是不容忽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只要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就能防止学生疲劳,使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