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阳光校园-贵州>校长寄语-贵州>正文

校园概况

浅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落实(四年级数学组)

发表时间:2010-11-23阅读次数:1031
 
 
 
浅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落实
青岛太平路小学  夏青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课程标准中,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面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理解情况的同时,注重渗秀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改时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支撑平台。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落实的现状与自己的认识。
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和态势,确认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内容措词: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儿童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自觉的劳动态度和纪律性,以及良好的意志和性格;二通过教学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了。三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起自信心四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这是提高我国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教书育人、全面实施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做法
1、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3、勾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孝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
启蒙教育。
4、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落实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1.数学无德育
教学中只讲“数学味”而抛弃“思想味”,品味单一。
2.数学缺德育
从客观上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缺乏德育素材,因而教学中只有“数学味”错失了“思想味”,调味不当。
3.数学德育化
从主观上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强调德育,因而教学中“思想味”冲淡了“数学味”,本末倒置。
五、改进措施和建议
1、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明确的德育任务要求:如辨证唯物主义观的启蒙、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科学价值观的建立、数学素养的提升等等。如果教师认为这些不是德育的内涵,不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那么就很可能会回到“课本代表一切” “知识代表一切”的老路上,必将无助于学生的成长。例如:“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就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演算、检验、估算等态度与习惯,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2、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资源:如“近似值”的学习,就有助于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3、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清晰的德育目标定位:那就是德育是数学教学的“副目标、” “辅目标”,它的定位是渗透。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就是培养人,数学课一定要渗透德育,不然总会显得美中不足。熟不知这种愿望太强烈之后,有时就难免会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弄巧成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使数学失去原有的“数学味”。
应该说,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缺德育内容,也不是没有德育任务和要求,缺少的只是发现、挖掘、利用及实现要求的行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