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课程设置与教材拓展
——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探索
品社学科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品社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品社课老师受原有品社课程教学角色的惯性影响,加上品社学科新课程实施时间短,教师还处于摸索、熟悉阶段。在品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远离学生生活,缺乏针对性,注重外在形式,缺乏有效性。因此,积极探索品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活品社新课堂,显得很重要。
一、问题提出背景
笔者作为班主任,长期深入教学和班级管理一线,对于品德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非常了解。有些时候,班主任苦口婆心教育很久的东西,在品社课堂上都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形地铺展开来。其实,这也是与品社课程的课程设置初衷相符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时候往往因为教师因为教材而讲教材,让很多本来可以深入到孩子当中的教学内容变得脱离实际、“空中楼阁”,甚至于是枯燥无味,丝毫不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如此一来,作为品社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的课程设置并且开发课程资源,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品社学科教学资源开发是指品社学科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承载教学目标实施的素材进行加工,创造成为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资源。寻找开发品社学科教学资源的成熟做法,让开发的品社学科教学资源发挥积极,充分的效用。
二、理论支持和遵循原则
在我们进行这样的尝试时,可以说是在做“吃螃蟹”的事情,基本上没有前例可循,缺乏参照样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品社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拓展就变成了一件“天马行空”的随意性很强的行为。相反的,细细思量一下,它要遵循的原则很多,像目标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等等。
品社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有很强的目标性。教师只有把具体资源与课程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权衡该资源是否能有潜在价值转变为教学中的现实价值,才能判断其价值是大是小,才能确定这种资源是否具有服务教学目标的功能。选者教学资源最为根本的是要紧扣教学目标,避免单纯从所谓的鲜活,趣味,新奇等角度去取舍。
品社课程走向了综合化,我们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也要讲求综合性。要善于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有机组合,以丰富,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避免简单化,仅仅把教材当作唯一资源。教师应该去收集与开发能够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腿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
品社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为他们所乐意听闻,阅读和实践操作;同时也能够支持教师展现自身的教育智慧,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而言,多种教学资源的使用和衔接应该遵循有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对所开发利用的资源进行梳理和统整,在此基础上,再按照活动推及和连接的需要,根据难易程度有序,渐进,交织的将相关资源引入课堂,并注意从师生,生生互动中敏锐的捕捉到"活资源"在新的情景中实现资源的再次整合。
三、研究对象与实践初探
笔者选用所任教的五年级品社学科作为教学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反思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实例1:结合教材进行班干部选举——教材拓展
尝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的课例有《我们来选举》。作为第十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教材编排已经把本课置于学期后半段。而作为班主任的教师都了解,一般情况下,孩子们最常接触到的选举是班干部选举,而这项选举通常都会在学期初进行完毕。要想让孩子们“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纸上谈兵”,就必须将本课教学次序提前。而山美版单元主题式的教材安排相对比较灵活,适应这种变序教学方式。因此,在教授本课的时候,作为该班的班主任,我就把它作为了一次期初的真刀真枪的演练。
首先请学生们了解了选举的相关规则和一般程序,然后请他们自己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是一种权利,应是每个合法公民所拥有的神圣权利,一定要严肃对待。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们自己设计了班干部选举的相关流程、制定了候选人的所具备条件规定……大家讨论商议,制定和实施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公正性。
在此基础上,班级新一任班干部换任选举开始。从他们严肃的面容和精心的准备上,我知道,孩子们对于这项每个学期几乎已经司空见惯的班级活动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提高法律意识与自身权利义务等观念的同时,真真正正的实践活动才是学生最重要的情感体验,这样的道德印象最深刻、拓展的知识最扎实、得到的感悟最真实。
实例2:网络游戏防沉迷——教材内容补充
这样一项教学内容的出现,源于一封情真意切的家长信。孩子们进入小学高段,五年级的他们接触电脑和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时间也被逐渐放宽。班级里玩电脑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说,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非常着急,却也知道不能够以铁腕作风强硬手段干涉其中,否则“心瘾”难处,多半的结果是阳奉阴违。
因此在广泛搜集资料,对于网络游戏有了比较全面准确、新鲜及时的了解之后,首先在班级里,我开展了如下问卷调查,并言辞恳切地向孩子们保证只做分析,个人结果对任何人都保密,以求了解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
1.本次被调查样本32个,玩电游的孩子为32个,比率:100%。
2.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一般为周末和假期,每天都玩游戏和只在寒暑假玩游戏的没有,可见平时家长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
3.每次不间断玩网游的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下的共9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3人,占全体样本的28.125%;时间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的,共有15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9人,占全体样本的46.875%;每次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共有6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2人,占全体样本的18.73%;每次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共2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1人,占全体样本的6.25%。由此粗略可见,一部分孩子的单次网游持续时间是缺乏监管的。
……
在这样的了解之后,通过大量事实与孩子们共同分析网络游戏百弊而无一利,通过资料搜集、课堂辩论、家校沟通、拟撰公开信、调查反馈、实施监督的逐项课堂上和课堂下的举措,让这样的教学延伸到孩子的课外,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展望和建议
作为品社教师,最好能够做到以学生生活为起点,刷选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真实的生活,普通的生活,日常的生活,今天的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筛选出符合儿童需要,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者典型意义的事例,能够通过加工,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途径“的形式呈现的教学素材,从而激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像社区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等诸多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拓展的内容。
如果我们能够填补教材留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创造和开发教材留有一定空间,好似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老师要对此有很好的考虑。设计好问题或者活动,让学生体验教材观点提出的过程,从而认同教材观点。
若教师发现有的教材比较单薄,或者发现在现有的课本之外,还有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教材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它并不改变教材的原有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素材。而资源使用要有机整合。课堂中选用多个生活资源做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这就涉及到这些生活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有待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多多留心、多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