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生本课堂之语言艺术

发表时间:2012-03-22阅读次数:244
咱们都知道教育是教师自身素养影响学生素养的过程,教学首先是情感,然后才是知识。优秀教师教什么?他们教学生的是有关该学科的知识、该学科的重要性及学习的必要性、思考的价值、学习的乐趣、理解的过程、创造性、分析性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的标准、价值观。而学生如果认为课堂教学无价值,就会拒绝参与,尽量少做;反之,他们就会非常投入,尽力学习。所以说教学是一条折线,我们始终在寻找起点与目标之间的最短距离,每一段过程都是我们和学生选用一定的学习材料与学习形式,通过互动、对话,从起点迈向终点的过程。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常常困扰于上课时语言的匮乏,平时也看了许多相关的材料,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和老师们分享一下,以期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新课改倡导,在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魅力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语言要达意、启智和激趣。
⑴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我们都知道,教学中往往一字之差,就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除以几”表达为“除几”等。因此,我们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科学严谨。
⑵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言本身要准确、简练;二是语言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不能改成“两腰相等的三角形”,不要小看这一字,违犯了逻辑性的错误: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前提,就不成立
⑶点拨引导,具有启发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尝试冲动和创造精神,我们应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这道题老师还没有教,谁会算?”“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等。要善于在学生处于“愤徘”之时,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去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⑷激活思维,具有思考性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让学生复习旧知识10.25÷125,然后过渡到10.25÷12.5,再设问:(1)这两题有什么不同?(2)你怎么把它变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根据什么?(4)完整归纳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这样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展开,认识深化。
⑸风趣幽默,具有生动性
我们上课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使教学过程妙趣横生,使单调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轻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到达知识的彼岸。如教学“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时,问“从甲地走到乙地要用多少时间?”一位学生误把“5小时”答成“5时间”可接着问:那问教室有多大?则答48大;小芳有多重?答42重;山坡上有几头牛?答8牛。在学生轰堂大笑中,再作讲解和订正,不但调节出情趣与气氛,还能产生帮助学生认识正确单位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了教学幽默的教育功能,既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又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乐学氛围;还舒缓了答错学生紧张的心绪,减轻精神压力;又缩短了师生间心理距离,融洽了感情;最重要的是蕴涵思想哲理,赋予学生们启迪。
⑹通俗易懂,具有形象性
 教学语言还要避免成人化、土语化、杜绝语病,注意规范化和示范性,如数字不能读成“三七二八”,应读成“三千七百二十八”。
⑺情况多变,具有灵活性
     教学语言的对象感很强,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教师要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我们还要用不同的语气、节奏讲话。
⑻语言亲切,具有感染性
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困生,应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要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如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多鼓励,多进行正面指导,让他们在学习上感到有奔头,有积极性。
   以上谈了我们课堂教学时语言的魅力,总之,我们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把话说“通”、说“活”、说“准”、说“趣”、说“美”,才有可能把教学搞好。
    生本课堂的语言艺术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教学机智上。教学机智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运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偶发情况的技巧有抓住时机,情景交融;随机应变,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幽默纠错,化解窘境;灵活施教,保护自尊等方面,以抓住时机,情景交融为例,教学“时、分、秒”时,在下课前让学生计算:一节课40分,如果在8时30分上课,下课的时刻应是几时几分?当学生算出应是9时10分时,老师接着说:“你们看现在就是9时10分,我们下课。”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了“时间”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
    再拿随机应变,点石成金来说,课堂上,学生时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错误的想法,这时就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引导、启发,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长X宽。接着,在图旁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回答:一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算面积;二两边相乘。显然第二种想法是错误的。不评判对错,而是先肯定这位同学运用“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错误想法引导开去,共同探讨,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左移至长方形图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吗?哪个大?大多少?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大的部分。既然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样大,那么长X宽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学生懂得了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然后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道理,通过“转化”,学生发现了应该用“底X高”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机智地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并运用其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是很有技巧的。这种巧妙的“纠正”,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学生印象反而深刻。
亚里士多德说过:“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语言乏味的课堂教学,只能使课堂生气索然、活力不足,而精彩生动的语言,无疑能画龙点睛,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竭力实现课堂教学语言的最优化,使教与学、师与生浑然一体,为切实实现生本高效的课堂教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