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校园动态-天山>捷报频传--天山>正文

校园概况

山东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一(体育组)

发表时间:2013-05-02阅读次数:373

山东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一

青岛太平路小学    辛兆亮

2013420日中午,我有幸作为首批山东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成员,来到曲阜师范大学,进行深造学习。与我一起学习的还有来自我们青岛市北区袁君老师、郭振辉老师,李沧区的韩同林老师。

421日第一天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大部分:

一、山东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主持人:廖志强;嘉宾:曲师大柳士彬教授、北京特级教师张立新。

  山东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一

(一)廖志强进行人员介绍。

(二)曲师大柳士彬教授致开幕词。

1.向与会教师介绍曲师大的历史。

2.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3.本次培训的要求及意义。

(三)教师代表张明明发言。

山东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一
(四)刘教师进行了学习人员的分组。共分六大组,我有幸分在第六组。

第二大部分:讲座

北京特级教师张立新的讲座:

山东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一
如何评课

一、教学目标

1.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

2.体现体育健康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思想品德、体育能力、方法及情感的培养;

3.体现 三维目标” (运运身心、  知过情)的思想,并有所侧重,难度适宜,针对性强,具体、可操作。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选择科学;
2.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生理、心理、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水平的实际,对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化处理;
3.
重点准确,难点突出。

三、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有序,  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2.
教学步骤清晰,   组织 教学严谨,教、学、练有机结合,根据身体锻炼需要,合理设计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
3.
注重体育健康知识、锻炼方法的渗透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选用教学方式;
3.
对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反馈;
4.
指导学生学习方 法的 选择和运用,通过观察、讨论、比较、自我评价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5.
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能力
1.
体育教学基本技能扎实,口令清晰,示范正确优美,保护、帮助得力;
2.
教态自然,具有创设和谐教学气氛和教学情景的能力,能驾驭教学全过程,处理偶发事件,具有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
3.
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

六、教学效果
1.
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受到思想、方法、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2.
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实效性强;
3.
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能细心观察和模仿,刻苦锻炼,能与教师和同学主动交流等。

七、教学特色
1.
体现先进的 教育思想,模式新颖,有创意,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突出体现;
2.
对原有教材进行再加工、创新,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民间性特征。

第三部分:

小学体育养成教育队列队形教学研究与分析

一、队列和队形是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学习内容。是指全体学生按统一口令、一定的队形进行各种简单的协同一致的动作,以及在原地或行进中所做的各种队形和图形的变化。队列队形运用在:体育课、课外活动、集会、外出参观等多种场合。是学校活动的组织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培养组织纪律性的方法,也有健身、审美、合作等功能。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使学生养成迅速、准确、协同一致、严格执行命令、遵守规则等习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良好生长发育;培养自控能力、集中注意力,增强节奏感、韵律感等。2001版《体育课程标准》获得运动基础知识中对水平一的学生没有要求。

水平二描述: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水平三描述是这样的: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指出:学习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横队和纵队看齐、向左(右、后)转、立正、稍息、踏步、齐步走、站立、蹲立、仰卧、俯卧、纵叉、横叉等基本体操动作。

水平二指出:初步掌握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有队形的跑步走、齐步走变跑步走、各种队列队形变换等。水平三在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中指出:基本掌握一些体操类运动项目的简单技术动作组合。如初步掌握有一定难度的队形变换和队列动作等。

    小学一、二年级(水平一)在队列队形练习中,让学生尝试进行一些随同集体完成动作的操练,使学生初步形成站立、行进的正确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一、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上体育课及组织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安排,如:一年级小学生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原地练习和变化较少的路线、方向练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队列队形的简单知识与方法;二年级小学生可以在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列和路的概念,并增加一些行进间的动作变换,如跑步变便步和原地的队形变换、一(二)路纵队变二(四)路纵队、一(二)列横队变二(四)列队等。

    小学三、四年级(水平二)把队列队形列入基本体操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尝试一些随同集体完成协同动作的操练,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自制力和动作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表现和群体交往与合作意识。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在一至二年级基础上的提高。

    小学五、六年级(水平三)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如: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口令特点是: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队列队形又是课的组织的一部分,也是体育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第一部分:根据队列条令规定和体操教学的需要,常用的队列队形练习一般有下列内容:

一、队列练习内容名称㈠单人动作,包括立正、稍息、原地转法(向左、右、后转,半面向左、右转);行进(齐步、正步、跑步、便步、踏步、移动和步法变换)立定、行进间转法以及坐下、蹲下和起立等。㈡班(队)动作,包括集合、解散、看齐、报数以及队列变换、行进间队列变换等等。

二、队形练习。有横队、纵队、方队及其队形变化。一路纵队的行进间练习有:绕场行进、对角线行进、蛇形行进、圆形行进、“8”字形行进及螺旋形行进等。二路纵队的行进间练习有:分队、合队、并队、裂队、交叉行进、错肩行进等。三、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术语。列     左右并列成一排称列(一般是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序排列)。路前后排成一行称路(一般是人前到后按高矮顺序排列)。间隔      相领左右两人之间的间隙(横队中一般是10厘米,以肘距为准,纵队一般为两步)。距离     相邻两人前后的间隙(纵队中一般是一步,约是75厘米;横队中约为两步)。横队    组成的队形(一般队伍的横宽大于纵深)。纵队    组成的队形(一般队伍的纵深大于横宽)。排头     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者。排尾     位于纵队最后或横队左翼者。翼     队形的两端或两侧。左端为左翼,右端为右翼。基准     被指定作为动作目标的队员(除排头排尾外,作为基准的队员应举手示意)。伍     二列及二列以上横队中,各列同数的队员组成为一。若各列人数相等,各伍人数等于列数,则称满伍;若不等对,最后不足人数的伍称缺伍。步幅      一步的长度(后脚跟至前脚跟的距离)。步速      单位时间行进的步数。口令        在队列操练中,指挥员所发的命令。除一些需改变人体姿势和形态等口令,例如立正、稍息、坐下、蹲下等等外,一般口令都分预令和动令。

四、队列练习内容口令、动作方法

1.集合、解散纵队集合

口令:成×路纵队      集合!

动作方法:老师下达口令的同时,左手握拳于胸前屈肘,拳心向内,右臂前平举,掌心向下。排头学生按口令指示的队形,距离老师2-3米处站好;其余学生依次向后重叠式排队站立,前后保持约一小臂的距离并自动对齐。

2.立正、稍息

口令:立正

动作方法:    直立,  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分开相距约一脚长,两腿挺直,自然挺胸,小腹略收;两肩要平,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五指并拢微曲,中指紧贴裤缝;头正颈直,下颌微收,口微闭,两眼平视正前方。

3.报数(横队)     口令:报数(1至×报数!)

动作方法:听到口令后,由排头开始从右向左依次连续报数,报数时向左转头,并迅速还原,排尾学生不转头。指定数字报数方法同上。

教学重点:报数声音短促、洪亮、连贯,精神饱满;报数时转头、还原动作敏捷。有整体协同配合意识。

原地转法

4.向左转口令:向左      转!

动作方法:听到口令后,左脚跟与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左转体90度,重心落在左脚上,接着,右脚向左脚靠拢。转动时,两腿挺直,两臂紧贴裤缝不外张,上体保持正直。

注意:不是跺脚。

 

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

5.原地由一(二) 列横队变成二(四)列横队     口令:成二(四)列横队走

动作方法:先报数(可连续报数,也可一到二报数),听到动令后,单数学生不动,双数学生左脚后退一步,接右脚后撤顺势向右横跨一步,左脚向右脚靠拢,站在前一单数学生后面成立正姿势。

6.向右转走

口令:向右转       走!

预令和动令落在右脚上。    动令后,左脚向前走半步,脚尖向右扣,重心落在左脚上,同时身体随即向右转90度;接着,迈右脚向新方向迈第一步继续前进。用两拍完成。

7.向后转走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右脚上,动令后,左脚向前走半步,脚尖向右扣,重心落在右脚上;接着以两脚掌为轴,向右转体180度;然后迈左脚向新方向迈第一步继续前进。用三拍完成。

教与学提示:

重点强调以两脚掌为轴和节奏,以及合作精神表现。必要时老师做完整示范。

在学生掌握了动作要领后,应把练习重点放在动作节奏感、整体动作协调一致、排面整齐、走步姿势正确以及饱满的精神状态上。

8.交叉行进

口令:交叉行进

动作方法:沿左右边线行进的两路队听到口令后,左路学生左转弯135度,右路学生右转弯135度,各自沿对角线行进,至中心点相交时,左先、右后、依次穿插通过。

9.错肩行进

口令:错肩行进

动作要领:    左右两路队伍快相遇时,听到口令,左右两路各自靠左行进(相隔一步)错右肩继续绕场行进。

10.行进间分队走、合队走

口令:分队-合队走

动作要领:一路纵队中场行进,听到分队走的口令后,第一名学生左转弯,第二名学生右转弯,后面的学生依此跟进,成二路沿左右边线绕场行进。

合队走 分队走

至将相遇,听到合队走的口令时,左路学生左转弯,右路学生右转弯并依次插入左路学生之后,成一路纵队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