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下第四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2.让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描述过程,体会到只有将方向与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是用角度表示方向。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去过军营吗?你对军营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陆军空军海军等等。
生:我知道战士的步伐大约45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军营,去学习军营里面数学知识,好吗?
(课件播放军营生活的图片,最后一张定格在军事沙盘图上。)
师:部队进行了一次模拟军事演习。这是一幅军事沙盘图,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
生:有红军阵地,蓝军阵地,指挥部,大沙河。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生2:蓝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生3:大沙河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师:看来大家提的问题都与位置有关。时间关系,我们重点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剩下的暂时放到问题口袋当中。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1.认识图例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它制成一幅平面图。观察一下,这个图与我们以前认识的平面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一个小线段。
师:这个小线段叫图例。你能看懂这个图例是什么意思吗?在这幅平面图中,我们用这样的一小段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有了这个图例的帮助,你知道红军阵地距离指挥部多远吗?
生:10千米。
师:蓝军阵地距离指挥部呢?
生:20千米。
师:你怎么知道?
(课件展示动态的图例)
2.自主探究
(1)引导探究
师:那你能不能准确的描述出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呢?
学生思考。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再把想法带到小组中交流交流,然后把你们的研究结果由组长记到题纸上。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学习材料包,你们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进行研究。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代表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1: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北40度方向,10千米处。
生2: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40度方向,10千米处。
生3: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10千米处。
师:同一个位置,怎么有这么多种描述方法?这几种都能准确的描述出红军阵地的位置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西北40度不够准确。
师:为什么不准确呢?
生:西北40度有2个。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课件展示2个西北40度)
师: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个偏字。西偏北40度这种说法,谁来解释解释?
生:从西往北量的40度。
师:哦~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你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测量的吗?
学生上台测量:中心点对齐指挥部,0刻度线对齐西方,以西方为基准线,从西往北测量得到了40度。我称它为西偏北40度。
(都测量得到了40度,怎么描述的不一样啊?)
师:还有谁想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课件展示flash)
师:对啊~在指挥部、红军阵地和西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夹角。而这个角度是从西,偏向北测量的。因此啊,我们就把这个角度称作“西偏北”40度。
师:北偏西50度,谁来解释解释?
学生上台测量:中心点对齐指挥部,0刻度线对齐北方,以北方为基准线,从北往西测量得到了50度。我称它为北偏西50度?
师:谁愿意再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北偏西50度的?
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准确的描述出阵地的方向。在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一般选用南北为主要方向进行描述。现在,谁能准确的描述出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生: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10千米处。
师:你说的真好。我把它记下来!
(板书完整: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10千米处。)
(3)总结提升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问:一定要说“在指挥部”么?
生:在哪儿观测很重要。
师:还有什么关键点也很重要?
生:方向。
师:还有么?
生:距离。
师:为什么呢?
生:否则不明确,不知道在多少千米的地方。
师解释: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是一条射线,换句话说:这条射线上所有的点都在北偏西50度上。那究竟哪一个点才是红军阵地呢?看来我们的确要说清楚到观测点的距离。
(板书:观测点 方向 距离 确定位置)
师小结:在观测点一定的前提下,知道了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
3.解决绿点问题
师:你能不能用今天学的办法,来确定蓝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学习独立解决并汇报。
师:你们真是会活学活用,老师真佩服你们!
4.建构知识
师:过去我们也学习过确定位置。今天的学习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要确定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师:这样确定位置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很准确。
师:咱们班同学既善于观察,又善于归纳总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师:确定位置在军事演习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得上呢!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的图片)
1. 以雷达站为观测点,你能确定他们的位置吗?把这几个问题解决在题纸上。
2.演习开始了,巡洋舰去执行任务了。现在巡洋舰在雷达站的什么位置?
学生汇报后,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在大约25千米的位置?
生:大约半个格儿。
师:不足一格儿的时候,我们可以估一估,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今天学习的知识来看这样一则新闻消息:
(课件出示:0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里氏7.1级大地震。在24小时之内,抗震救灾指挥部已经抢救转运伤员大约500人。)
活动1
师:这是救援路线图,我们先看第一条路线:你知道飞机是从哪里起飞?向哪个方向?飞行多远?到达成都的吗?
生:飞机从玉树出发,向南偏西60度方向,飞行1000千米到达成都。
那第二条路线,飞机是怎样到达兰州的呢?
生1:飞机从玉树出发,向东偏北20度方向,飞行1000千米到达兰州。
生2:飞机从玉树出发,向北偏东70度方向,飞行1000千米到达兰州。
活动2
师:救援工作难度很大,于是要确定第三条救援路线。谁愿意读一读?
生读课件内容:“从玉树出发,向北偏东40°方向飞行800千米,到达西宁。”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确定西宁的位置吗?在你的题纸上把它画出来。
学生在题纸上按照要求画出西宁的位置。
师:谁愿意上台展示展示你的作品?
生上台:我先画出玉树出发的北偏东40°方向。
师:这是确定了飞行的什么?
生:方向。
生:再在这个方向上找到了800千米的位置。
师:这个位置是什么找到的?
生:图例上一格是1厘米,表示实际的200千米,所以我画了4个1厘米。
师:这又是确定了什么?
生:距离。
师小结:出发点一定的前提下,知道了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
活动3
师:救援飞机放下伤员之后~要从西宁运回一批救援物资和药品。那飞机应该怎样飞行呢?能确定这条返回路线吗?小组里面商量一下。
小组探究后汇报:从西宁出发,向南偏西40度方向飞行800千米到达玉树。
师:哦~这时候以谁为观测点?
生:西宁。
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在图上或心里画上方向标。
师提问:都是在玉树和西宁之间飞行,怎么描述的不一样?
生:因为出发点变了。
师:还有呢?
生:方向也变了。
师:距离呢?
生:距离没变。
师小结:看来啊,观测点不同,直接会影响到方向的不同。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些相关内容。
五、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师: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应用,它除了可以帮助我们送信、看地图、军事演习、确定旅游线路,还能够运用在雷达扫描、方向导航、观察星象、生产勘探、以及救援等等很多方面。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放到问题口袋中的其他几个问题,也请你们课后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