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怎样提高孩子数学学习兴趣与成绩

发表时间:2014-01-10阅读次数:274
一、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端正学习目的方法
 1、有准备地教育孩子
     思想教育最主要的是说服教育,它是最经常、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
     教育前家长最好稍作一些准备:每次讲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选择哪些事例;引用什么格言谚语;如何讲得有感染力;如何讲得有吸引力;如何具有鼓动性;如何具有知识性;如何具有趣味性;
对这些事先都要有准备,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次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应该克服低水平、平庸说教,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孩子们最反对的就是那些“冷冰冰的真理”、“空洞干瘪的说教”,如果我们再用“白开水式”的话来教育他们,他们就不爱听,所以我们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说服教育的实效性。
2、点拨升华
     有一位家长说,孩子特别爱玩游艺机,整天迷上游戏机了,不好好学习。我让家长把孩子找来一块聊聊。我想孩子不爱学习,先别谈学习二字,一谈学习,他就头痛,我绕开学习,谈他最爱谈的话题。
     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引导,使他由玩游艺机上升到想发明游艺机,再由要发明游艺机而知道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这就是点拨升华法。
 3、热处理
     所谓热处理,就是要抓住孩子的热点进行教育,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热点十分的反感,孩子爱玩什么家长就反对什么。家长把孩子最喜欢的玩意儿摔在地上说:“现在你还有时间玩这玩意儿,还不给我好好学习!”弄得孩子跟家长吵,家里不得安宁。
      对待这样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孩子热,家长也热,以热对热。事实证明,利用热点进行热处理,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孩子容易接受,不易产生逆反心理。
  4、善于抓住教育时机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既有计划性又无计划性,有的时候需要有计划,按一定目的,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教育,但有的时候又是随机的教育,灵活机动,这就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
    希望家长都成为教育艺术的高手,做到:
              遇事而诲;遇物而诲;遇功而诲;遇败而诲;遇热而诲;
              遇趣而诲;遇潮而诲;遇惧而诲;遇变而诲;遇欲而诲。
二、督促孩子刻苦学习的方法
 1、家中要有书香气
     有些家长家里乱糟糟的,孩子学习时家长看电视,孩子被电视吸引了也去看,家长说:“去:学习去,学习时不准看电视!”孩子虽然回去学习了,可耳朵却支楞着听电视。有些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打牌、打麻将、看录相……干扰孩子学习。
     为了孩子,我们当家长的应该善于节制自己,应该做出点牺牲。牺牲自己的业余爱好,牺牲自己的娱乐。总之,家长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大声放电视、收音机、录音机。孩子学习时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与客人谈天论地,打扑克、打麻将等。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孩子在单独的屋子里学习。
      有一个孩子高考得了“状元”,大家都来向孩子的家长讨教经验,家长说我没什么经验,没给孩子请家庭教师,没上辅导班,我们自己也辅导不了。如果说经验的话,就是从孩子上学以后我们就给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只要孩子一学习,我们不看电视、不听录音,陪着孩子学习到很晚。孩子看到妈妈每天都埋头读书学习,非常专心,不好意思再打扰妈妈的学习,自己也埋头读书。孩子说:“家里充满了读书的气氛,就像图书馆一样,这种气氛对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净化,它使我养成了专心学习的好习惯,逐渐地我的学习态度越来越端正、最终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见指导孩子学习,家庭中的“学习气氛”非常重要。
2、经常抓,抓经常
    有些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是“羊角疯”式的。一阵一阵的,一阵松一阵紧,想就来就抓抓,想不起来就拉倒。例如检查孩子作业,家长把孩子叫过来,“把作业拿出来我看看!”
    一看作业写得乱。上去就是一个耳刮子,“怎么写这么乱!给我重抄!”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重抄一遍,写得已经很整齐了,可家长正在气头上,又一下子把本撕了“再重抄!”
    孩子一直抄到10点多钟。真写得不错,可过两天家长又不管了,孩子的作业一天天下降,一个月以后家长又想起来了,对孩子说:“把作业拿来我检查检查”,一看作业又乱了,又打耳刮子,又撕本,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年龄小,没长性,要管就要经常管,做到“常流水,不断线”。就拿检查作业来说吧,家长每天拿出10分钟就够了,可必须天天拿出1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家长对他学习很重视,一天也不放松,天天认真写作业。因此家长抓孩子的学习,一定要经常抓,抓经常。
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没有长性。当家长的平时起码应经常关心孩子以下一些问题:
(1)学习努力不努力,刻苦不刻苦?                 (2)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如何?
     (3)学习时有没有独立性,是否总想依赖家长?       (4)遇到困难有没有信心,能主动克服吗?
     (5)学习时间长了烦不烦,有没有毅力?   (6)对学习有没有荣誉感,学习上有没有争强好胜的劲头?
     (7)上课听讲专心吗,有没有小动作?               (8)上课爱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9)能认真完成作业吗?有没有偷獭的情况?          (10)做作业快不快,有没有磨蹭的现象?
     (11)做作业仔细不仔细,有没有马虎的习惯?        (12)做完作业能自己检查吗,会不会查漏补缺?
     (13)每天能预习吗,预习效益如何?                (14)每天能复习功课吗,是否等到期末才复习?
     (15)学习时有没有计划,有作息时间表吗?          (16)思维灵敏不灵敏,爱不爱钻牛角尖?
(17)考试害怕不害怕,有没有考试焦虑?            (18)和老师的关系如何?听不听老师的话?
3、讽刺、挖苦要不得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急了的时候怎么解气怎么说:“怎么考这么点儿分,死榆木疙瘩!”;“你还有脸活着,扎茅坑死了算了!”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听到这些讽刺,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待家长的这种刺激,往往产生敌对情绪,形成“抗药性”。
      孩子如果对你的讽刺、挖苦提出抗议,“你说我笨,我怎么笨了,我不笨!”这还是好孩子,他们还有自尊心。如果你整天讽刺,孩子没反应了,那就坏了。你说我笨驴,我就是笨驴,你说我蠢猪,我就蠢猪,二皮脸,那不更难教育了吗?
      如果家长的讽刺、挖苦被孩子接受了,心想:“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那危害更大,因为这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这种内伤更难医治,表面上看他们对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可他们有苦往肚子里咽,心理负担很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不要用讽刺、挖苦造成孩子的心病。4、情感感化,切忌粗暴
    有一个孩子期末考试不理想,回到家后赶紧钻到自己的小屋里去了,怕挨打。家长知道他的分数低,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考不好你还躲着我,藏到屋里就行了,于是破门而入,揪着孩子的耳朵就把孩子提拉出来了。孩子战战兢兢,家长横眉立目:“说:为什么考这么点分,我平时怎么跟你说的!”
    “叭”一个大耳刮子,“去,给我写检查。”孩子掉着眼泪写检查,什么好听捡什么写,其实说的都不是心里话。家长看完检查说:“告诉你,这个假期你甭打算玩去,给我在家好好学习,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游戏机:不准……”孩子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别扭,思想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靠武力的办法不是什么好办法。家长虽然出了气,可并没什么实际教育效果,还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另一个家长对考分低的孩子不是采取武力办法,而是使用感化的力量。
     家长看到孩子低着头钻到自己的小房间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屋门口对话。当父亲的说:“今天咱们的孩子没考好,咱们今儿个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让孩子听见。孩子在屋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儿个别批评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这时妈妈说:“别看咱们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肯定能吸取教训,咱们孩子正在那儿偷偷下决心哪!”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咱们也有责任,要检查咱们俩得先做检查。”妈妈又说:“咱们孩子听话,他会努力的,他不会让咱们伤心……”孩子听到这儿眼泪不觉地流出来,冲出屋子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伤心……”这时家长再与孩子坐下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孩子自动写检查,做保证。
上面两个事例说明:粗暴引来逆反心理,感化才使孩子动情。
5、批评孩子有讲究
批评、惩罚在教育孩子中不可少。但使用这些手段不可滥用,要注意方式、方法。
(1)要注意时间
    有时可以当时就批评,有时可以缓一缓,让他思考一下再批评,对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就更应等一等,待其心情平静下来再批评。一般来说吃饭时和睡觉前不要批评,对身体不好。
(2)要注意地点
    最好找个没人的地方,这样能保留孩子的面子,孩子接受批评比较容易。
 (3)要注意场合
    不要当着孩子的朋友批评,不要当着亲友的面批评,最好是在私下交谈,这样做可以保持孩子的自尊心,以利于孩子改正错误。
 (4)言辞要适度
     家长的批评一定不要夸大其辞,要恰如其分。
 (5)要注意态度
    对孩子的批评可以严肃,但不能粗暴,孩子感到家长的态度是真诚的、善意的,就容易接受,这才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错误。
 (6)要注意时机
    批评孩子的时机很重要。一般来说心情不佳时不利于认识自己的问题,心情平静时有利于认识错误,所以批评要选择有利时机。
  (7)要注意次数
     对孩子的错误不要翻来覆去地批评个没完,对一次错误批评一两回就可以了。连续的负强化会使人心理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感到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无所适从,严重的会产生自卑感、甚至破罐破摔。
  (8)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性格、心理水平、错误程度等采取相应的方法。
三、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1、积极因素越抓越积极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喜悦,这种“成就感”是我们激发孩子学习的有利手段。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绝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大做文章”。这样做孩子才会受到鼓励,汲取力量,大踏步地前进。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因素越抓越积极。
     有个孩子上课从来都不听讲,对学习无兴趣。我一上课就把他叫起来。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低着头。我说:“你把你的优点给我介绍介绍。”他瞪着眼,粗声粗气地嚷着:“我有什么优点啊。我是最差的。我没优点。”我想,叫你介绍优点怎么还这么大气啊,后来我才知道从没有人说他优点,他以为我是当着全班的面讽刺他。于是我动员全班同学给他找优点。同学们举手说:“他劲儿特别大”;“他足球踢得好”;“他讲义气,爱打抱不平”……我当即说:“你看你有这么多优点,有的优点我都没有。你不是最差的。你要好好听讲,一定能听会不少,不信今天我讲课你听听试试!”然后我开始讲课。上课时讲到容易题让他答,他答对后,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我问全班同学:“他是你们班最笨的吗?”同学们齐声说:“不是。”刚答对那能说是最笨的呀。这个孩子高兴极了。其实不是最笨的这句话并不是什么好话,不是最笨的,倒数第二笨也不行啊!可这孩子连倒数第二笨都没听过,听的都是最笨!最笨!最笨!由于我对他的肯定这节课他听得很认真。下课我问他过去为什么不听讲。他说:“老师说我笨,说我一辈子全完了,我想,我是笨,听也听不懂,所以根本不听。今天您说我不笨。我一听真听懂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
2、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的作业是高、难、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不但没成“龙”倒可能成了“虫”。
    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处学起,放慢速度,让孩子学懂、学会。看到成绩,尝到甜头。要注意知识的阶梯性,循序渐进,孩子学了有收获,才会兴味无穷。
    如果题太简单,孩子不经努力就可以做出来也不好,孩子体会不到战胜困难的乐趣。一般来说,难易程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决定。使他“伸手摸不着,跳一跳能摘到”。
    对于学习较差的孩子更要注意,不能要求太高,而应采取“低要求,小步走”的策略。
    所谓“低要求,小步走”,就是先提较低的要求,把训练的内容分解成细小的步骤,按预定的目标一步一步有计划地进行,最后达到较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