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青岛太平路小学 孙璐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情境串说明】
本课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进行拼搭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观察和触摸活动中感知平面和曲面,初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初步体验空间感。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渐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非常重要。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积木,教师说:“你们喜欢搭积木吗?我们一起搭积木吧!”
“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 教师引导“你在搭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设计意图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不同形状的积木,小组合作拼搭。允许小组学生合作搭建自己喜欢的造型。】
学生出示自己用的不同形状的积木。
出示课题:认物体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把这些积木按照不同的形状分类。”
“为什么这样分?你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请有代表性的同学,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会说:
1)长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尖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2)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尖很尖,它们是正正方方的。
3)球的形状像个球,面是曲的
4)圆柱的形状像个筒,它的两头是圆的,它上下一样粗,它的中间是圆的,很光滑,像个柱子。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及它们的几何图形。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四种形状的物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感受、触摸、发现各种物体的不同的特征。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特别要请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1、猜一猜“认识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你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请学生做实验。”
“为什么球滚得最快?”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会说:
因为球的面比较光滑,球的整个面都是曲的,圆柱旁边的面是曲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
2、“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学生自主进行连线,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些形状的朋友吗?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有这些形状的朋友。可见,认识物体的作用真不小!”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游戏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课间休息
“老师说物体的形状,你来想他们的模样。”
“我说名称,你从桌子上摸出这些物体。举起来给老师看。”
“请你在封闭的口袋里摸,并说出它的名称。”
放音乐
加深对形状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提升练习
挡住它的一部分,你猜他的形状是什么?
切割成两半,给学生看它的中间部分,猜测它的形状。
【设计意图:学生在表达中可能不一定会很到位,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学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便交流和加深。】
四、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