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使用小组合作,提高探究性学习实效
青岛太平路小学 李淼
小组合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的优势,能更好的落实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在我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也频频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其中我发现了许多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我尝试着去改进后,小组合作才真正发挥出了优势,也更好地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人人参与的热情,让孩子激情投入。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习参与的机会,但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没有参与合作教师也很难发现。如果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小组合作也是无效的。
为此,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给他们说,简单的任务给他们做,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慢,不善言谈或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也可以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了成功的体验,投入的热情也会被激发起来。
例如,我在执教《给卡做衣服》劳动与技能课时,需要小组讨论制作方法,我一定会在这之前让学生说说需要的材料,这个难度就比较低,我会特别关注去让不太愿意说的孩子先在小组中说,并有点夸张地给予鼓励,孩子很简单,一个简单的点头,一个大拇指,就可以让他们在一节课中都愉悦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二、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更主动 。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比如说,有一次上课,是分享如何做可以让手抄报更美观,布局更合理。我课前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很好的手抄报,但是课堂,有一个6人小组前四个人在看拒绝把手抄报给另外坐的比较远的两个孩子一起看,老师参与调解之后才能共享。另外,也经常在小组合作中,有学生只是安静的看,没有任何表态,表示怎么样都可以。
此时,我感到,应该让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落实好学习。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在很多时候,我会减少小组合作的人数,以四人为上限,确保每个人都有事情,也确保只有每个人都完成任务,才能使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在合作交流中、实践体验中学生学会了相互配合,懂得了要想作好一件事,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体会到集体智慧和力量是无穷尽的。
而实践发现,小组合作的人数不一定人多力量就大,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三、培养合作能力,让学生具备必要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主要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技巧。
1.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给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要学会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常会因为或者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4.学会倾听。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合作探究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合作探究。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答案,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合作过频,就会使得其反,且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