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薛法根老师的作文教学观

发表时间:2015-10-27阅读次数:1320
 

薛法根老师的作文教学观

六年级语文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个被称为“心与心的交流过程”的作文,却不是十分讨人喜欢。如何引领师生走出作文教学的阴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我有幸聆听了薛老师的一堂作文课——《我爱听的一句话》。薛老师的课语言幽默,整堂课设计巧妙,让我领略了魅力教师的风采;还给我留下了些许思考。课后,薛老师还就自己的作文教学观作了《作文教学的思考》的讲座,更使我受益匪浅。薛老师用浅显生动的话语,谈了自己对于作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内容比方法更重要

即内容比方法更重要。他指出:“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怎么写,就是指导学写什么。”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精彩”,给他们具体的写作素材;一个好的作文题目也是很重要的,它是点燃学生记忆的火药桶,精心设计作文题目,通过题目“引爆”生活积累。好的作文题目,能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打开学生的思路。好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有倾吐的欲望,才有写作的动力。我们时常会忽视学生的生活积累,其实他们最缺少的是唤醒这些记忆的渠道和方法。

二、       变“我能写”、“我会写”为“我爱写”、“我要写”

这就是“动力”比“能力”更重要。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从内心地愿意写,乐于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指导课时,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因为“没有写作的动力,就没有写作的能力”。薛老师倡导写作要求真、求实,作文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作文贴近生活现场。这样才能打开学生思路,才能有兴趣倾吐,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老师还提出,如果能平时多在课上朗读学生的作文,哪怕只是一个段落,或者一句话,也是对学生最好的鞭策。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习作,可以帮助修改,去参加评比或投稿,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极大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自信心,写作水平就自然上去了。用薛老师的话说,就是扇扇风让火苗燃烧得更旺些,让每个孩子都能品尝到写作的愉快。

    以上是我们组学习了薛法根老师的作文课之后,一点浅显的感受,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