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健康的生命最美丽》研课报告

发表时间:2015-10-28阅读次数:1607

《健康的生命最美丽》研课报告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小组成员就是以这样角度来观课、学课、评课,从中取其精华,精进自我。

    一、研讨流程:

1、小组成员集体观课《健康的生命最美丽》;

2、小组研讨,对课例进行分项评析;

3、个人发言,各抒己见;

    4、汇总评析,进行总体评价;

    5、根据意见,对课例进行修改。

    二、课例分析评价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

(二)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稍微有点大,时间布局合理,个别环节有点紧张。

(三)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因为内容多,孩子自主合作的机会少点了。

(四)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

(五)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六)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亮点。

(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其实可以再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和时间。

(八)完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各有收获。个别环节体现还不足。

(九)能推动学生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某一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有的环节可以再深入一些。

三、我说你说大家学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自由表达,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幸福,初步形成追求健康、热爱生命的情感。让生通过讨论,初步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发现自己的一些不健康的表现,及时的纠正。整节课在老师引导评价下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学生的情感逐步得到升华。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出发,引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利用了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健康生命的美好,在感受健康重要的同时也能明白不健康时父母的爱。这些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交流讨论中达成认识。

本课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层层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有许多老师自己添加的素材,但是跟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观、读、感、说几个环节中提升了情感,值得我学习。

我发现老师特别注重生活体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走进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理念,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孩子们生活的舞台,也是他们成长的课堂。因此,引导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但可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逐 渐体验到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参与贯穿本课始终,它既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学习交流活动又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有利于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教学过程一呵成,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注重活动。

四、总体评价

品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本节课马老师安排的内容很全面,方方面面都涉猎到了。应该说整节课,虽然有生病的痛苦感受,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整节课的美好感觉,让我们观课的老师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师让学生对照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最新健康标准来看看自己的健康,我也是和学生一起来对照看看自己的健康状态,发现自己健康的不良习惯。在这一环节结束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想给自己学生测测的想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无疑是本课的亮点,学生的状态被调动到最佳状态。 其实课堂上不需要很多的亮点,一两个亮点让学生受益,目的也就达成了。

五、修改建议

1、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准确把握本学科的教学性质及教学主旨。教材分析应该是本节的教学内容的分析。课标分析要体现新课程标准与本课相对应的教学要求。理解从大目标到小目标的内在的联系。

2、教材要注重组织好学生的汇报交流。虽然看起来学生参与广度多,但有些活动只有几名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表现的很默然。其实在自主学习后交流中,教师可以出示提示告诉学生:交流什么?怎么交流?(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的一个一个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目的是,筛选、归纳、整理有价值的资料,达成共识为在全班交流汇报做准备。 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其他组成员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针对交流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补充或交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节课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境: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完资料以后,几乎是学生说,老师总结,不管其他学生的心中有所感 想,教师几乎没有让学生对学生的汇报、表现进行评价。感觉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没有时间进行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强化了教师的主导 作用。教师如果能多跟孩子一些互动交流的时间,让他们的认识上有所共识,情感上有所共鸣,学生参与的深度自然达成。他们在交流互动中不仅学到了分享的资 源,还学会了如何去做,如何去学,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