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
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和社区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对于地方课程的地方本位,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服务于地方,二是立足于地方,三是归属于地方.
服务于地方,意思是地方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应以解决地方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当地发展培养特殊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地方
课程关注的,不是国家对于人才的宏观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标准,而是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随时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既要致力于解决本地区存在的实
际问题,又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本地的办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
立足于地方,一是指地方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应以本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为主.本地区的教育行
政部门,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对当地的实际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和全面的把握,具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者难以替代也无法替代的作用.只有依靠
他们,才能确保地方课程的有效性,科学性与现实性,针对性.二是指地方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所设计的各门课程,应充分挖掘当地所存在的各
种潜力,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
归属于地方,意指在不违背国家课程目标的大前提下,地方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实施,管理,评价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不再插手,它的管理,督导,考核将成为各级地方教育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地方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国家课程的有机补充,又是学校课程的重要依据,具有其自身突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