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指导课中,小组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获得更多的信息,激发更多的思考。学生要进行思考、交流、表达、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它要求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开放,更是手、脑、口、眼全方位的开放。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发现、探究、合作,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价值。
但是,对于在技能指导课中,小组合作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否能有效地实施,是老师要做好的工作。教师的责任在于助学、导学、启学、拔学、促学,教师的指导策略与组织策略都只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创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受益,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更有效地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呢?我在实践中也有些许自己的感悟:
一、开放分组,激起兴趣。
诚然,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但经验告诉我,如果组织不好,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或使学生对要完成的任务互相推诿,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初我就非常重视小组的合作的指导。首先,小组的构成是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的,教师起一个协调作用;小组的分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按性格分组,或按选题分组,或按同智分组,或按异智分组。有些学生是找不到组别的,那么根据该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等因素,征询小组意见吸纳他为其中一员。其次,分好组后,也由他们确定小组长,教师指出组长的人选需具备的条件,让学生据此推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兴趣来了学生活动起来就来劲了,他们分工合作,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员配合。
二、合作的同时提倡鼓励与竞争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方法。学生学习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还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听到满教室里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动手或动嘴,小组之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大家情绪高涨,兴致勃勃,精彩之处还要大声喊叫,那情景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激动。等到交流的时候情绪又一落千丈,完全没有了活动时的激情,出现活动“热闹”交流“冷场”的局面,让我不断反思,学生的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为此,我也采用了各种激励方式,来激发学生真正有效地合作。
三、荣辱与共,多元化评价 。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使小组成员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让小组的每个组成员的表现和成绩捆绑在一起,这样,也就是集体能否受到奖励,取决于每个组员的行为表现,如学生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如何?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及小组内任何一名成员的参与,对整个小组获得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团结协作的关系。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也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强调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评价时,最限度软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标准参照,以每一个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潜能。
2、采用多元评价。即评价主张采用多元化和互动性。充分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还要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协商,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3、综合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由单一的“量化评价”的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适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重实验、重探究、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生动性。因而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是上好实践活动课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也是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及培养团队精神的奠基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发挥潜能的平台,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应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加强指导,积极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