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玻璃与塑料》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5-12-25阅读次数:504
 

 

“玻璃与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塑料制品的应用,可以说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课与“木头”“陶瓷”“金属”共同组成了常见材料的研究系列。将玻璃与塑料放在一通研究,是因为玻璃与塑料有许多共同的特性,共同研究有利于比较材料的优点和缺点,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利用材料的优点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制作,针对材料的缺点改进材料的特性,更好的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整堂课营造了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们是在经历了其他材料的探究活动后,探究的欲望得到了张扬,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增强的基础上,开展对“玻璃与塑料”的探究性活动。并通过研究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引领学生亲历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并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研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老师教态亲切、大方,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的方法,关注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之上,能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

新课程的评价倡导“关注过程,促进发展”,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当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即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本课在评价方面还不够及时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老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科学新课程改革的成绩与希望,但在深入改革中势必产生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新教材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因为好的教师善于创造环境,使教师及其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态度共同参与。这就对我们老师,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知识水平和现有技能;了解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理念;他们的认识潜能、发育善状况、身体素质、情感发展和行为动机,尤其是他们是怎样学习的;还要了解学生们在科学认识上的原有的幼稚想法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地为学生制订一个以探究为基础的科学学习计划,以使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在这方面我们都需要提高,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科学课教师还应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