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太平路小学 二年级数学组
【策略名称】提供现实性学习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感受空间观念
【适用范围】“直观感受,探究新知”环节
【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策略描述】
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开放小课堂,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几何的大课堂,为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周长》这一课时,我们就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沿着图形走一周的情景,然后说出自己对周长的感悟和理解。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捕捉生活素材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习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们就搜集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课伊始,教师一边拿出一些物体一边让学生说出物体名称并引导说出几何名称:如,牙膏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茶叶罐——圆柱体,乒乓球——球体等等。
【典型案例】
下面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如“角的初步认识”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2、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生3:我把手放在小棒中间往外一撑,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里一捏,角就变小了。
生2:我用两只手将两根小棒往中间一摁,角就变小了。
生3:我把一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把另一根一压,角就变小了。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整个环节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片段评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数学素养真正涵盖的内容有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察力、数学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还有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真正具有数学素养的学生,我们还需努力探索、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