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尝试分析学生 寻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6-05-12阅读次数:386
 

本学期我们二年的数学老师参与了学校关注学生差异的课题研究,在这一段时间里,组内的教师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通过学习了解到时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比较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之间的确存在差异。起点较高的学生往往有比较好的外部环境或个人天赋,所以学习数学比较轻松,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学前教育的启蒙,缺乏家长的关心辅导,进入小学后,需要更多的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尽管如此,它们的数学学习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帮助这些学生?首先必须明了他们在学习时究竟遇到什么困难,它们的真实思维是怎样的。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认知活动,找出障碍形成的原因,才能有效的消除障碍,帮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在教学中发现数学概念教学困难:

低年级的数学概念学习,特别是概念的应用,一直是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困难的内容,也是教师深感头疼的教学难点。经常听到教师们抱怨:这些孩子怎么教也不会!看着无奈的老师,面对无辜的学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孩子不聪明?是内容过难?还是另有原因。

 

寻求对策,等待发展

1、          控制指导语的长度

为了适应低年级学生听觉理解优于视觉理解这一认知心理特点,教师应当尽可能控制文字指导语的长度及复杂程度,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阅读困难。由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若题目陈述较长,当老师或家长读到最后一个字时,前面的内容已经淡忘,自然搞不懂题意。因此,题目表述一定要做到简明。

2、         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审题的先导,因此在数学课中开展适当的阅读训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强化:

第一步:先让识字量多,口齿清楚的孩子读,再让慢的学生读

第二步:先全班默读,再听别人读比较自己读对了没有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训练,能够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审题的能力。

3等待孩子识字量的积累

低年级学生认识的字本就不多,而且只是认字而已,还没有达到阅读句子的水平。对于缺乏学前教育的学生,读字词还可磕磕绊绊,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做字数较多的题目,会对一些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学生学得苦,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再让他们解答阅读理解要求的综合练习时,效果会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