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学生学会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相应算法,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多样化的探究过程,理解算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推理、概括能力。
3.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
谈话: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求风筝尾巴用多少布条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尝试列式,理解意义
1.尝试列式,初步理解
谈话: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明确:要求做小鸟风筝尾巴需要多少米的布条就是求5个 米是多少。
2.联想旧知,进一步理解
谈话:求5个 米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3.借助实例,加深理解
学生看图说出算式。
4.提炼总结,概括意义
谈话:这几道题目都是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谁能说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意义是为计算服务的,把整数乘法意义扩展到分数乘整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三、自主探索,感知算法
1.尝试计算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5。
2.小组交流
要求:组内交流,说说想法,汇总方法,准备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想法。
3.全班汇报
学生汇报组内交流成果,并介绍清楚每种方法的算理。
预设:方法1: ×5=0.5×5=2.5(米)
方法2: ×5= + + + + = = (米)
方法3: ×5= = (米)
【设计意图】为学生的多种算法提供交流的机会,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反馈,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成果。
四、沟通优化,提升算法
1.对比优化
谈话: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办法,谁能来评价一下这几种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各种方法的优劣和联系,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对比优化。
追问:对于第三种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分子是1乘5,分母没变?
明确: ×5表示5个 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分子是5个1相加所以是1×5。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计算,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现在谁来说说做小鸟风筝的尾巴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谈话:刚才同学们说 不能用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来做,那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吗?
明确: 就是8个 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还是3,分子相加,8个2相加所以分子是2×8。
谈话:观察这两个算式,谁来说说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初步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沟通,理解算法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通过亲身体验初步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总结算法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做小鱼风筝的尾巴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预设:1. 2.
追问:为什么这么列式?
预设:要求做小鱼风筝尾巴需要多少米的布条就是求6个 米是多少。
学生观察这几种做法,进行评价从而明确:计算时,能约分的要约分。
谈话:这里还有两种做法,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吗?
明确:分数乘整数,分子乘整数作为分子,整数就是分子的一个因数,所以可以和分母约分。
学生尝试计算 ,指名板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更简单。
谈话:同学们能不能结合黑板上的这些算式总结一下: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明确: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在理解算理、初步总结算法的基础上,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进而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五、巩固拓展,运用算法
1.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小型龙头蜈蚣风筝的身子是由30片面积是 平方米的纸片制作而成,制作这样一个蜈蚣风筝的身子需要用纸多少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理解意义。
3.探究题:
120个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基本练习与探究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给学生提供查漏补缺,解决疑难的机会,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回顾反思,感受价值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谈收获。
预设:
知识: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计算方法,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方法:通过对已有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推导出新的计算方法……
感受: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梳理,关注知识、方法、学习感受,有助于学生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