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有效指导

发表时间:2016-05-16阅读次数:780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有效指导

青岛太平路小学  李淼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过程,但是,必要的评价,成果的展示,都可以更好的激励学生继续探究实践的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一般分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活动成果表现为图片、表格以及学生的活动论文、报告、具体设计创意等,而无形的成果则主要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兴趣、主动性、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能力的形成等。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展示,在实践中我有如下的感受。

一、不追求结果的量,追求过程的实。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不追求基于文本学习的纯粹的认识结果,比如在研究海岛时,我并不要求学生能把世界各地的海岛如数家珍一般说出来,我也不要求学生能把什么是海岛背的滚瓜烂熟,而要求学生通过海岛主题活动自主获取知识,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因此,学生很乐于去进行研究,其中,有个学生的老家就是在一个海岛——沐官岛上,他们小组就围绕着这个小岛进行研究,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很高,在展示时,他们也是很自然的去说,配着歌曲去演,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东西一一流露。而听的学生也津津有味。从内容来说并不是非常大,但是对这个小组来说展示是成功的,因为让别人了解了知识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我想,在研究性学习中也不刻意追求小学生活动结果或活动产品的科学性和独创性,而要求学生通过主题活动体验研究、设计、制作等实践方式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二、展示交流要多样。

成果展示交流是对学生自己学习的总结,也可以利用这个过程让学生之间把研究的内容进行分享。成果的展示不能太单一,仅仅就是读。如果这样,恐怕展示的小组都不会觉得有兴趣。那怎么办。通过许多展示课的学习和自己研究,我认为展示课的指导,应该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可以用多样的展示交流,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交流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小结,文本性的可以制作手抄报、创意书、研究报告。

表现性的活动设计性的可以主题演讲、现场制作模型、唱歌、视频、快板、情景表演……这些形式学生都了解,只不过没有尝试使用过,在学科课程中这些形式的展示也比较少,因此,学生不太会用。

在上课时,我通常会边教边让学生展示。比如,学生想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展示自己找到的海洋动物,我就先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展示。展示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好的可以保留的和可以改进的,然后全班一起讨论,通常情况下,会听到许多不同的视角。而这种互动的学习下,学生都在学习多样的展示方法。下次自己使用时就会有一定经验,效果也会比较好。

其实无论用哪种展示形式,都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一定要认真、灵活。

三、指导要精,充分激发学生的智慧。

1.根据活动目标筛选成果展示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收获,不管是搜集的文本资料、网络资料,还是在采访、参观、调查活动中的获得的不同数据、图片、采访心得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所有的成果进行整理、筛选,要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的整理。当学生明白哪些是自己需要去汇报展示的内容时,要展示起来才会重点突出,才会有新意。

2.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成果的表现形式。

活动成果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研究报告、小论文、设计方案、实物成果和日记等,不同的活动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调查类的活动通常用相应的调查报告来表现调查结果,实验类的活动通常用相应的实验报告来表现试验结果,项目设计或研究类的活动需要相应的活动方案甚至设计作品来表现,有的活动还需要表演或者辩论的形式。

在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因为活动主题不同,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也会有差别,同一活动不同的探究者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发现。因此,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既要符合活动的主题,又要能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

3.根据活动成果来确定展示的对象、地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成果展示的开放性。成果展示则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形式。对内是指向本组本班,可采取班级讨论会,辩论赛,制作展,交流会,墙报展,调查报告展,一台节目,论文答辩会等。

对外是指向家长、全校、社会展示活动成果。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发现、成果主动与他人分享。如:“关于美化校园环境”这一主题,非常适合向全校展示,号召全体师生共同美化我们的校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活动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对学生来说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我想教师更多的应该成为一个欣赏者,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会给我们汇报一个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