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的课程整合

发表时间:2016-05-16阅读次数:364
 

一、            课程整合的理解

课程整合是对学校中实施的全部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提高课程适应性和资源利用度的角度出发,进行的通盘设计和安排。

课程整合不应限于形式上的合并,不是把几门分科课程合并成整合课程,而是一种兼容并蓄的课程设计理论。应由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和主题,进而环绕着这些问题和主题来形成课程组织,制定教学内容。

二、如何进行课程整合。

首先课程整合要凸显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整合课程开发和运作的自主性。主题中心授课方式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教师的视野、眼光和能力,整合课程的情境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决定了课程整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教师和学生应是课程整合的主体,共同研制跨学科大主题、小主题以及具体的活动要素,共同寻找教学资源、做出评价

三、        课程整合的演变趋势:

跨学科主题的整合不局限于任何学科,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的问题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允许学生自由的探索和表达。各个学科之间的界线都会为了学生经验的整合而模糊。课程是由师生共同创造,教学活动是由学生自主地构建,教师则担负着引导者的角色。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新活动,也可将其追加在教学中。

 

课程整合从学校层面上应

1.提升教育目标

2.发挥地域优势

3.彰显学校特色

而对教师层面上来说,课程整合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1.整体化目标设计

教师需要在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坚持一种整体化取向。具体地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过程。其二是具体目标的系统化过程。即明确各具体目标之间的逻辑关联,使分配到各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目标统筹兼顾、逻辑推进,共同致力于整体课程目标的达成。

2.弹性化任务设计

整体化目标设计有助于对教学进行全程规约和引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恰恰需要在考虑学生主体差异的情况下,使确定的教学任务保留足够的弹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