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8个评价项目

发表时间:2016-05-16阅读次数:16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8个评价项目

  根据小学数学课标,从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出发,共设置8个评价项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师素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教学特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追求的价值取向,是课堂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全面、合理与个性性导向,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现代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正确处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学生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作出统一的考虑。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教材及学生实际,确定单位时间内学生应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的安排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化。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并能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为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包含教师教的方法,也包含学生学的方法。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选择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讲求实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任务、内容和整个活动,都是认识世界或对世界的反映。

它的特点就在于是学生个体的认识,主要是间接性的,有领导的,有教育性的。它在教师领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映像即知识,也使学生整个个性获得发展。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以整体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数学素养、教学基本功、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课堂应变的能力。教师的基本素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行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使学生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并促进其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应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参与的时间、空间、广度和深度恰当。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产生的结果,可以用一定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效与老师的教学活动量来表示。

教学特色

课堂教学不仅达到了评价指标中各项基本要求,还能在某个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突出表现。形成教学风格与特色,是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