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做个幸福的教师很容易

发表时间:2016-05-18阅读次数:564
  

做个幸福的教师很容易

——《幸福老师的60个“不”》读书笔记

青岛太平路小学  张联

众所周知,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读罢张万祥老师的《幸福老师的60个“不”》,我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张万祥老师的《幸福老师的60个“不”》提出,在教师队伍中,不应该做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做了,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工作,还是对待自己的学生,把本不应该做的事情做了,结果不仅伤害了孩子,还失去了作为老师的一些尊严。

《幸福教师的60个“不”》不只是给我们一种启发,提供一个思路,更是以生动、具体而有实战指导性的60个案例,把我们“扶上马,送一程”。书中的案例分为“当观念遇到挑战时,不该固守成规”、“当素养遇到考验时,不该丢失师德”、“在沟通的时候,不该忘记尊重”、“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不该草率从事”、“当需要方法出手时,不该故步自封”、“当面对专业成长时,不该无动于衷”6个模块,其中的观念、师德、尊重、方法、成长,以及对后进生的关照等,无不是成就幸福教师的要素,做幸福教师的秘诀。而固守成规、漠视师德、忘却尊重、故步自封、无动于衷和草率行事等,又恰恰是教师远离幸福感的通病与顽疾。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段夏峥嵘老师的“点滴感悟”来结束我的感想:教师本应该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但在层出不穷的新教育理念面前,许多老师削足适履迷失了个性,选择了盲从;在各种评价机制和社会、家长的压力面前,老师战战兢兢,丧失了主动,选择了逃避。

我们说,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

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教师如果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我们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细细想来,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幸福的老师具有宽容大度的品格。有幸福感的老师会从容应对生活和工作,即使遭受到伤害,也会以一种不争为赢的处世哲学,不去空耗自己的精神,费劲心机的去算计别人,表现了极高的涵养。

    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也将变得幸福的享受教与学的过程。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