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学段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实施初探
青岛太平路小学于文文
从整体上来说,一二年级处于初步感知认识的阶段,主要培养、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努力形成基本的感官认识,有大概的思维认识。五六年级处于由小学学习向中学学习过渡时期,经过了四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已经掌握了较为完整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基于这样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高年级学段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知识、方法、习惯的运用和调整,并且在此过程中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实现初小思维、习惯、方法的良好转接和传递任务。三四年级刚好处于小学发展的中间阶段,是从低年级学段向高年级学段过渡的阶段,也是关键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分阶段来看,三四年级的重要学习任务是识字方面,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巩固一二年级习得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要有目的地渗透高年级学习有关阅读的要求,为学生顺利地进入高年级学习打,完成学段之间的紧密衔接。
一、识词写字是中年级学段最为重要的学习目标,要与阅读、写作相结合,达到课标中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目标。在一二年级已有的认识1600个汉字,其中有800个会写的基础上,三四年级要完成认识2500个汉字,其中有2000个会写的字词学习目标。再看五六年级要完成3000个汉字的认读,其中2500个汉字会写,对比发现,小学阶段主要的识词写字任务分担在三四年级上,从一二年级1600到三四年级2500个识读的生字,就是说这两年要完成900个有一定难度系数的生字认识;从一二年级学会写800个生字到三四年级要学会写2000个生字,这两学年要完成1200个生字的正确书写任务,而五六年级从2500到3000,完成500个生字的认识,从2000到2500完成500个生字的书写,可见识词写字不是高年级学段的重要学习任务,而一二年级学习的生字大多是简单的象形字,主要是以此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总之,识词写字是中年级学段的最为重要的学习任务。
识字教学实施初探:基于以上的研究发现,教师要把识词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要贯彻实施在每节课上花10-15分钟时间用来指导学生的识词写字;第二,要在作业设置上把1/3的重心放在识词写字上,并且鼓励倡导学生自主解决字词困难,培养锻炼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中年级学段的识词写字不再是低年级以兴趣激发为主要动力,而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以更多掌握汉字识读方法的指导,比如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出现的“倦”字,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来记忆,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来记住“倦”字的写法,“想象法”更能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还可以发散孩子思维,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中学段需要达到40万字的读书量,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也可以完成较大部分的识词任务,引导孩子在平常的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汉字主动查识,专门设置阅读作业,提供阅读书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得课标中“识字”与“阅读”与“写作”可以较好地结合出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是中年级学段最为主要的目标,主张学生自主实践探究,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不同于一二年级对知识的初步感知,三四年级要开始学习语文学习的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尝试着运用感知,为高年级学段完成掌握运用学习方法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等等目标的设立可以看出习得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中年级学段最为主要的目标。在已有的两年学习基础上,三四年级正是一个习得方法的时机,而五六年级则是运用习得方法的学段。“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是在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学习的主动性要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并加深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语文方法习得目标实施初探: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了解每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乃至整本书整个中年级学习体系的地位,明确课标具体在课文中的落实工作,在学年之初设定整体教学目标落定计划,将诸多课程标准的目标落定在具体教学篇目上,若有其他版本教材中的某篇课文更能达到某些教学目标,可以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修改、完善体系。比如,苏教版必修七四年级上册的课标设定中,第二单元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各篇目则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一定的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我给江主席献花》这是脉络清晰的叙事文,适合培养孩子“叙述叙事性文章大意”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突出特点适合孩子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这两个短语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关键,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猜想短语意思,实践证明孩子们也的确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设定;第二单元有三篇课文故事性较强,不需要以朗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初步学习默读”。这样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对学习方法贯彻落实在课堂中,实现“一课一习一得”。
中年级学段处于小学学习六年中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习方法、能力和思维转变发展的一个阶段,在完成学段目标的同时,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孩子的个性化差异,有一定的实时的调节能力,使目标实施落实的过程更适应孩子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