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总第89期研讨综述
体育“三结合”:家庭+社区+学校
青岛太平路小学 辛兆亮
本期话题研讨活动,得到了全国一线教师的认可,取到了较好的效果。过程中,老师们妙语连珠,阐述了许多具有较高学习价值的观点。
一、家庭与社区资源引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
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现状正在从过去单一的学校体育教育,逐步走出校门、走进家庭、步入社区。青少年要想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就必须将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与学校体育工作相结合,科学、有效地发挥资源优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多的运动时间和空间。同时,共享资源也有利于营造学校、家庭、社区的和谐氛围,实现三位一体的体育共同体。
二、有效结合家庭资源
1.组建校体育家委会。从每班选出合适的家长,组建学校体育家委会,影响和带动班级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实现学校与每个家庭之间的联动。
(1)定期召开会议,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并对成员进行专业培训。
(2)定期开放课堂,邀请成员对学校体育课堂及活动进行监管。
(3)定期开展讲堂,聘请懂得体育专业的家长给学生讲课。
2.邀请家长义工协助。作为每年都要举行的学校体育节,期间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所有比赛均需完善的组织工作及大量的人员参与。若邀请家长义工,便可有效地协助体育教师共同完成。当然,除学校自身赛事外,体育教师还有带队外出比赛的任务。有时一位教师需要带几十个队员,小学组的外出比赛更不容易,队员年龄小,看护责任大。若邀请家长义工,分担看护安全,协助比赛的任务,体育教师能更全心地指导比赛。邀请家长义工协助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既可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可保证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了家长与老师、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何乐而不为?
3.开展家校亲子活动。现在多数家长缺乏与孩子一起运动的意识,再加上忙于工作或家务,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和家人一起踢踢球、跑跑步、做游戏对相当一部分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部分学校会在校级运动会中特意安排几项亲子赛,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共同体验运动快乐。如:上海部分学校专门利用节假日时间,邀请亲子参与活动,周周如此。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挖掘每个家庭的资源,例如:为比赛提供器材、为亲子提供服装以及为比赛提供服务等,调动了每个家庭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校和家庭架起了一座桥梁,除资源共享外,更重要的是增进亲子情感,培养家庭运动习惯。
三、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体育是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既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又有大量的物质资源,还有社会群体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将这些有效的资源合理引入学校,从而为学校体育更好地服务。
1.引进社区人力资源。社区中有许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和体育指导员,他们都有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如:球类项目、民间民族传统项目。学校可以有选择的请他们走入课堂,和体育教师一起研发适合学生、学校,又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也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不断完善地途径。青岛市市南区的部分学校将社区武术高手引入课堂,教授传统武术套路,既增强了学生体质,也传承了我国武术的精髓。
2.利用社区物质资源。近些年国家对全民健身越来越重视,投入社区体育的资金和体育器材越来越多。学校可与社区达成共识,在操场安放健身器材。业余时间开放操场,供社区居民使用;学生在校时间,供学生的使用,以实现双赢。当然,社区中也有许多健身场所,教师可适当设置体育锻炼作业,让这些场所成为学生锻炼的延伸地。又如有的社区有游泳馆,学校与社区可以组织安排游泳课程,学生们又能掌握一技之长。
3.“俱乐部”引入社团。“俱乐部”授课模式在许多国家都已经推广开来,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进行自主选择,满足自身需求,达到锻炼的价值。我国现在也将此模式逐渐开展起来,如:足球进校园活动。由于学校足球专业教师缺乏,便寻求与足球俱乐部合作,将教练引入足球训练社团,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兴趣及技能,帮助学校顺利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制度
家庭是一个独立和自由性的团体,社区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在与学校的合作方面都缺少直接的领导机构。这也是引进家庭和社区资源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保障缺陷。
1.建立保障制度。在学校与家委会之间,由学校出面建立负责机构,制定相关的家长管理条例,凡家委会成员都要签署并遵守协议。建立学校与社区体育的保障制度、学校与俱乐部的协议签署、以及安全制度制定。加强三者之间的信息畅通,增加宣传力度,尽最大可能优化与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推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健康、和谐的发展。
2.制定评价制度。学校引进的家长和社区人员资源,都是义务性服务,并非本职而缺少责任感,很难持久。学校应建立相应负责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负责管理引进人员的工作管理、监督与评价。同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通过政府拨款、社区补贴、学校付费等形式,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并将此作为工作业绩的重要评价指标,充分调动引进人员服务的积极性。
总之,将家庭和社区资源引进学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学校体育在家庭和社区体育中的延续,可以满足青少年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广大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健康水平。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者,要本着体育教育育人的原则,开展好此项工作,为学生更好地服务。